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老石旦煤矿:“改”出新天地
本报特约记者 吕 珺 通讯员 张红兵
2024年06月27日
字数:2747
版次:02
  截至目前,今年原煤产量同比增加2.7万吨,商品煤产量同比增加4.6万吨;营业利润比均衡预算增加4000余万元;综采队生产岗位人员由55人减少至20人,原煤回采工效提高175%,掘进队岗位人员由81人减少至57人,掘进工效提高142%,运输一队岗位人员由47人减少至40人,辅助工效提高17.5%;
  ......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改”的维度、激发“改”的活力,实现一“改”换天地的有力见证。今年以来,老石旦煤矿从机构调整、减人提效、科技创效等方面重点发力,通过成立专业化队伍,优化精减二、三线人员,补充生产一线人员,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检修”,探索出一条激发企业活力、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激发“活力之源” 实现破冰突围
  在老石旦煤矿,伴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增长,开采难度增加、配套设备增多、人员结构不合理、作业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
  面对困境,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什么样的?怎么走?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今年2月份,老石旦煤矿开出良方,积极调整生产组织,全力推进集中生产、集中检修,采掘、洗选、运输全线发力,向高效生产迈进。
  在准备队专业化集中检修的全力配合下,综采队火力全开、铆足干劲组织生产,每月至少提前5天完成原煤生产任务。
  综掘队推行“检修+生产”并行的两班制模式,不仅解决了早班检修班、生产班交叉作业,以及中班生产班无专业检修工的弊端,还能够保障设备开机率,提升工作效率。
  洗选作业将原来的生产模式调整为“64小时集中生产+8小时集中检修”、三天一循环的集中洗选模式,通过连续集中生产,洗选作业中各项指标平稳可控,生产影响率同比降低24.7%,商品煤回收率同比提高1.2%。
  敢啃“硬骨头”、勇蹚“深水区”,老石旦煤矿改革创新之路越走越开阔。
  “之前,设备出现故障才开始检修,现在,通过集中检修,由被动抢修变为计划性检修,实现了风险超前管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谈到集中检修带来的好处,准备队队长刘海青打开了话匣子。“平时隐患排查过程中,像紧固螺丝、检查减速器油位这些小活,随手就处理了。类似采煤机滚筒油封磨损严重等这些比较复杂的任务,一般会利用每个月的集中检修时间去完成,这样可以提前安排部署检修任务,工时安排也更合理。”
  工作效率的提升,是老石旦煤矿聚焦优化生产组织的缩影。按照设备“检修清单”,加大采煤机、液压支架等主要设备检修力度,严格执行听、探、敲、看,以及开机调试等流程,全面排查采煤设备隐患,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用好“关键一招” 厚植发展优势
  唯有改革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老石旦煤矿认真研判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施专业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让职工各尽其才,使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 
  今年4月份,老石旦煤矿进行内部机构优化,将原综采队检修班和综掘队的两个班组进行整体剥离,正式组建准备队和掘进二队,充实技术力量、配齐管理班子,向专业化、精益化管理迈出重要一步。
  两支队伍组建后,综采队负责原煤生产。准备队负责采煤工作面设备检修、搬家倒面以及其他矿务工程。
  综掘队负责巷道掘进作业,掘进二队则以掘进类矿务工程为主,全部实现专业化管理,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工作质量更有保障、工作量更加饱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系数、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安全管理、现场管控水平显著提升。
  为解决生产一线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机构改革优化精减二、三线从业人员,并补充到生产一线。
  查看顶板完好情况、打锚索、架钢梁棚、巷道喷浆、巷道底板硬化……原本在运输二队负责轨道运输的白雪峰转岗到准备队后,带着9名矿工负责安装回撤、巷道维护和日常检修工作,虽然任务重,但他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满意,感觉很充实。
  “我之前是一名监测监控维护工,来到准备队后,遇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跟着工友们一起完成700米巷道的维护、喷浆、硬化工作。”谈到自己转岗后的小发明创造,宋利明如数家珍,“由于巷道倾角角度大,为防止材料滚落,我动手制作了砌筑台阶,不仅保障了工友们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还提高了工效。除了这个,我还做了一个刮平辊子,方便在硬化地面过程中找平。在这之前,这项工作需要人为拉线找平,既费事又费时间,有了这个小装备,干起活儿来事半功倍。”
  像宋利明这样从三线岗位补充到生产一线的例子,在老石旦煤矿比比皆是。
  生产科技术员裴晓宇主动请缨来到综掘队,“2021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老石旦煤矿,一直在科室工作,但我始终觉得,在煤矿工作不到一线岗位实践就像缺了点什么,所以想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自己,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角色的转变”,是白敏从机电科来到综掘队后最大的感受,比如安装空调,之前在科室虽然知道装空调需要确定安装位置、安装支架和固定、连接管道等步骤,但是到了一线真正动手操作时才明白,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存在不确定性,自己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从纸上谈兵转变成了实操演练。
  老石旦煤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用汗水、用拼搏、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创业画面,通过机构改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工得到了实惠。
  坚定“科技之路” 助力智能转型
  洗煤厂清水泵房、筛分楼选矸系统、副井口热风机房、高山水库水泵房……实现无人值守集中控制,减少固定岗位人员12人。
  大力实施智能化创新应用,每一个场景实现的背后,都是老石旦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破立并举、不断深耕。该矿把优势做足,把动力拉满,找准发力点、着力点,强动力、增活力。
  今年1月,老石旦煤矿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运用现有智能化系统,创新云平台管理模式,做好多系统数据的采集、储存和合理运用,不断提升大数据平台的模型算法,高效运用数据资源。
  通过开发集成企业管理过程中人、财、物、产、供、销等日常业务功能为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和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功能模块化、数据分析智能化、报表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在现有定编定岗条件下,整体业务员岗位人员减少3人。
  科技创新持续加码。明确建设目标、任务路径,分解智能化建设项目清单,强化智能化运维管理,成立智能化运维管理机构,将智能化运维管理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考核范畴,组建“大学生高级智能化专班”,确保智能化运维管理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智能通风、灾害预警、智能瓦斯巡检、地面瓦斯泵站、智能抽采等系统建设和智能化矿井、数字化区队建设;探索关键岗位机器人、无人机作业等新模式,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探索应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维护、低碳节能的新型装备,着力打造设备状态全监测、指标数据全分析、业务流程全数字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一项项科技成果的突破,是老石旦煤矿践行使命担当、勇于开拓创新的真切写照。
  征途或许漫漫,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老石旦煤矿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致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新目标。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