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栉风沐雨志弥坚
——上榆泉矿建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王艳
2024年05月31日
字数:2660
版次:02
  号称“鸡鸣三省闻”的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地处晋蒙陕三省交界,国神公司上榆泉矿就坐落于河曲县城南25公里的黄河东岸。
  作为国神公司在山西省的唯一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上榆泉矿2004年开工建设,2006年竣工投产,至今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一路栉风沐雨,一路砥砺前行,在上榆泉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中,一座安全、绿色、创新、和谐的现代化矿井拔地而起,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保供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国家煤矿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级绿色矿山”“山西省能源保供先进集体”等荣誉。
  

创业维艰 磨砺实干朴素的精神底色


  20年前,伴随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上榆泉矿在国家实现“两型、两化、两优”发展目标中,与河曲电厂开发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800余名原大雁煤业公司将士远离呼伦贝尔家乡,怀抱着一腔干事创业的热忱来到山西河曲,开启了建矿兴业的新篇章。
  投产之初,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设备不配套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矿井生产效率低下,产能也受到限制。坚韧不服输的上榆泉人没有轻言放弃,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应对办法,在摸索中一步一步前行。从大雁集团、山东鲁能到国网能源,再到国神公司,数十年间,上榆泉矿经历了一系列管理变革,也在一次次波折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进入国家能源集团大家庭后,伴随管理的优化提升,矿井生产与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从2016年开始,上榆泉矿组织人员对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矿井24项标准实施专项治理,全面完成各巷道、各头面、各作业点、各设施的整改,并按照“持续改善、规范长效、过程从严”的原则,累计完成基础管理、岗位规范、质量与安全、机电设备、文明生产等内容1987项。2017年,上榆泉矿跻身第一批国家煤矿一级安全标准化矿井行列。
  为提升装备水平,上榆泉矿主动作为,优化管理模式,探索效能更高的现代化采掘设备。2018年开始,陆续投用以社会化租赁模式引进的综采液压支架和变频三机,投用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的山特维克MB670系列掘锚机,并配套变频胶带机,综采队人数从2016年的158人减至98人,月度产能稳定在70万吨,回采工效大幅提升,平均回采工效由之前不足175吨/工提升至209.83吨/工,单产水平跃升集团公司前列。
   上榆泉矿还积极提升主运输系统能力,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建设了新型压风站,解决了噪声污染,满足矿井用风需求,消除了井下移动压风机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风动工具得到全面普及,极大减轻了一线职工劳动强度。
  “设备运行能力大大增强,检修时间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小了,工资还涨了,大家干起来更带劲了。”综采队党支部书记、副队长戎峰说。
  煤炭产量、利润总额逐年递增,安全成本逐年递减,安全生产周期逐年延伸,上榆泉矿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式发展向科技化、现代化、精益化、标准化的转变。
  

聚焦发展 绿色智慧矿山建设步伐提速


  上榆泉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濒临黄河,区域内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实现新阶段确立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榆泉矿以绿色发展打底。
  按照“绿色、智慧、共享”的绿色矿山建设基本要求,上榆泉矿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全面降低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将矿井生产维持在最佳状态和最优水平。
  该矿采取地企联合方式推进采动塌陷区土地复垦治理,累计投入9300余万元,复垦治理土地1100余公顷,恢复塌陷区道路、沟渠3800余米,大型淤积坝2座,煤矿土地复垦率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结合矸石填沟造地工程,该矿积极推进区域生态修复治理,配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田巨峁区域生态修复治理与绿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使荒山荒沟变成生态家园。2020年,上榆泉矿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2022年,该矿田巨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列入山西省20个国土空间示范工程。
  绿色打底,更要智慧赋能。上榆泉矿坚持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推进数智矿井建设,助力减人增安提效,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矿建设了一体化管控平台、数据中心,将矿井安全监测、人员定位、视频监控、通信联络、供电供排水、通风、主运输、智能采煤、智能掘进等系统的实时数据深度融合。建设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管控系统,通过加装车载终端、车辆定位、测速装置等设备,实现辅助运输过程可视化、物资运输可追踪、人员与车辆智能调度功能。
  同时,该矿实施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智能化改造,机电队井下固定岗位全部回撤至地面集控室,实现供配电系统“无人智能运行和机器人巡视”的智能化运行模式。2023年,上榆泉矿5G+智能掘进工作面、5G+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装备应用三项智能化成果入选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汇编。
  

以人为本 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来到上榆泉矿,走进重新装修好的职工联建楼,地面瓷砖干净明亮,墙面粉刷洁白,办公设备配备一新,一线职工在这里学习、培训、开班前会、调度值守,敞亮又舒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矿里的机关办公楼,依然是多年前的旧模样,重装计划被排到了最后。
  在上榆泉矿,有一条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原则就是:职工为先、一线为先。矿党委始终把关爱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关爱职工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井下为一线职工配备防爆饮水机、保温饭盒、保温水杯;提高食堂饭菜质量,推进“健康食堂”创建,保障职工“舌尖”上的安全;扩建厂区停车场,平整硬化场地1200平方米;完善周转房分配方案,为符合分配条件的职工安排住房;增置健身器材,完善健身场地硬件设施,满足职工业余文体需求……职工的急难愁盼、关切所在,矿党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桩桩实事好事办进了职工群众的心坎里。
  据了解,矿里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去年组织实施了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活动室优化升级、井口智慧工作站、职工技能提升、夏送清凉、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志愿服务节假日送温暖、井下爱心超市共计8项专项行动,涉及办理民生实事项目27项。
  以前每季度举行的职工座谈会,曾是上榆泉矿的一项传统,也是职工向矿党政表达诉求、畅谈心声的沟通桥梁,如今已经不再举办。
  “职工的诉求矿里都给解决了,大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有人再提什么意见建议了,所以这个座谈会的形式就取消了。”党建部、工会办公室主任薛中强道出了原委。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转化成为广大职工凝聚向上、实干奋斗的动力,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等一项项计划任务圆满完成。
  莫道路遥山川险,旗正志同勇向前。今年是上榆泉矿建矿20周年,也是该矿智能化提升年、作风建设年。步入新的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榆泉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必将蹚出一条安全生产稳、装备水平优、煤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职工安居乐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