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华
温暖明媚的五月,是劳动者的节日,全世界都在为勤劳勇敢的劳动者吟唱最美的赞歌。每到此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父亲,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父亲一直都是最优秀的劳动者,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为人。
父亲初中文化,1960年挨过饿,家中为数不多的粮食都磨碎了,熬成糊糊粥喂给年纪最小的姑姑。那时总感觉上学的路很长,每次都要歇几回才能走进教室读书。父亲一米八的身高,篮球打得好,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当体育老师政审没通过,无缘三尺讲台。后来同数百万知识青年一样,响应“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插队到了笔架山农场。父亲房子盖得好,在劳动中锻炼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瓦工。农场的房子多是父亲和工友们一起挥汗如雨建起来的,连成栋的红砖墙灰瓦盖,每家都是“一室半”的统一格局。可能那时候年纪小的原因,有父母的陪伴长大,房间并不显得拥挤狭窄,反而坚固温暖才更有安全感。
小时候,在农场的家鸡犬相闻、庭院整洁。我家院外有一大片麦田,夏季微风吹过,绿色的麦浪一浪追赶一浪,手挽着手、翻涌着滚向远方,蔚为壮观,麦田成了我和小伙伴们藏猫猫的乐园。父亲把半个汽油桶卧到院子里,盛满水,我家的两只大鹅经常在里面游来游去。一边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一边观看它们游泳,是我童年的一件趣事。父亲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兄妹三人建造了一个自然、淳朴的绿色家园。
父亲说,他这一生没遇到好的机遇,更不会投机取巧,只有勤勤恳恳工作才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之本。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大事小情全是母亲打理。有一次,平时少言寡语的父亲,给我们讲起一件他自己都觉得好笑的事。那次单位发奖金,父亲一时兴起和工友们去市场买肉,老实的父亲从来不会讨价还价。交完钱,售货员笑着问:“大哥,你是不是头一次买肉?”父亲如实回答“是”。售货员二话不说,割了一小块零头添上。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父亲踏踏实实工作,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劳动模范”,家里的床单被罩大多是他得的奖品。而单位的一块煤、一根“炮线儿”他都不往家里拿。父亲最荣耀的事情就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工人技师,下乡返城的父亲当了一名煤矿工人,那年双鸭山矿务局竞聘工人技师,而且是第一批,各专业都有,需要理论和实操两轮考试通关。父亲报名参加竞聘,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吃完饭便把自己关进屋子里复习理论知识。年幼的我们觉得好奇,悄悄扒门缝看。要知道,那个年代,技术过硬却不会写字的工人师傅大有人在,理论考试时需要找人代笔。父亲以优异成绩拔得头筹,顺利聘上工人技师。取暖费每年比普通工人多享受20平方米,和井长一样的待遇。为此,每到供暖季母亲都无比骄傲,妻以夫荣,父亲为她争得了荣耀。
1994年,我电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公司逢年过节都发福利品,当我送到母亲手上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父亲却语重心长地说:“公司待遇这么好,你可要努力工作啊!”父亲教育我要懂得感恩,为人要知恩图报。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无论是辛勤笔耕,还是为各部门服务,都积极主动、兢兢业业。
“岁月催人老,风定落花香。”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2017年6月,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曾经山一样守护我们长大的父亲再也无缘相见,时间无法抚平我失去父爱之痛。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翻出一张1983年的奖状,凝视许久,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那是父亲在“为四化立功”活动中获得的三等功,四方台煤矿授予的立功证书。这张泛黄的薄页就是父亲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岗位建功的最好证明。我小心谨慎地拍下来,收进我的手机中。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7个年头了,这期间我获得过辽宁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新闻工作者”,沈西厂“先进个人”“优秀宣传报道员”等荣誉,可这些远不如父亲的厚重。
在这灿若霓裳的五月,我为平凡却伟大的劳动者歌唱,用文字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为人”的“父亲语录”让我的内心无比安宁。
(作者单位:辽宁沈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