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睿 通讯员 冯怡铭
4月24日9时45分,记者跟随河南新能源公司西平风电场值长杨炯一行,乘坐巡检车前往风机现场。不大一会儿,巡检车在18号风机前停了下来。
用仰望的视角看过去,百米多高的“白色巨人”愈显高大,风推动着风机叶片不停地旋转,发出“刷、刷、刷”的响声,极富韵律。
“风机大概有140多米高,叶片近70米长,风机塔底和箱变每月巡检一次,机舱则是每两个月巡检一次。”杨炯一边介绍,一边和同行员工杨飞顺手清理掉塔座下的杂草。
自西平风电场2020年年底投运以来,风机安全状态良好,但经常会出现杂草、爬山虎、鸟窝等一些影响风机设备安全运行的“障碍物”,因此日常巡检不容马虎。
“公司每年还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治理活动,机关全员不定期深入基层11个风电场,和一线员工一起对风电场周边环境进行治理美化。”杨飞补充说。
10时30分,完成18号风机巡检工作后,一行人便返回风电场办公区,与员工进行座谈交流。
记者了解到,河南新能源公司目前在济源、三门峡、濮阳、驻马店、周口、新乡等区域拥有风电和光伏项目,在运在建在开发总容量100万千瓦,“十四五”规划装机150万千瓦。公司年发清洁能源电量约1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万吨,为河南电力供应保障、实现绿色循环经济作出突出贡献。
西平风电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五沟营镇、盆尧乡、重渠乡境内,共有19台风机,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现有员工6人,平均年龄32岁。
“我们风场多数员工家在驻马店、漯河、许昌等地,6天能回一次家。”卫东东说,“但我们算幸福的,和公司其他在运风电场相比,西平风电场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三门峡市栗子坪风电场条件最为艰苦,海拔1400多米,员工吃水得靠车从山下拉,每年11月中旬大雪封山,员工1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且雪厚路滑,巡线工作只能依靠员工徒步完成。”
“逆风才能飞翔,作为国能人,我们很自豪也很感恩,守护蓝天白云,献身绿电事业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力争做最优秀的风电人!”西平风电场员工纷纷表示,那些无怨无悔扎根在山沟、大漠戈壁里的员工,才更值得他们学习。
回程途中,极目远眺,风从这里吹过,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一台台印刻着国家能源集团LOGO的风机,错落有致,像“白色巨人”一般矗立在蓝天绿野间,诗意而又富有美感,就好像那些默默无闻,散落在国家能源版图上的基层员工,平凡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