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侯志刚
四月的风,轻柔和煦,阳光洒在每个角落,绿意盎然、草木葳蕤,一派生机勃勃。抬眼望去,排排巨轮打开舱盖补充着乌金;源源不断的列车,汽笛声仿佛更加嘹亮,车身的“国家能源——不断前进的动力”品牌口号异常醒目。3月28日,黄骅港务提前3天完成煤炭装船一季度任务,实现首季开门红,成绩的背后是能源青年埋头苦干、砥砺深耕的真实写照——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坚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时隔一周年,黄骅港务青年以“为青春梦想而不懈奋斗”为座右铭,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时刻奋战在安全生产第一线,坚实地走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勇于担当甘做设备隐患的吹哨人 “一期现场班,10号取料机取5-9垛位,超模型了,马上看一下。”对讲机传来急促的喊声。
“收到,马上打开程序查一下,现场留人做好监护。”“老扎”斩钉截铁地回复。
“老扎”立马打开程序,查看故障原因,准确判断出不满足条件,迅速处理好后,安排现场人员做好监护并向值班经理报备,当重新恢复取料生产作业时,处理时间不超过10分钟。技术精湛、游刃有余,是大家对“老扎”技术水平的一致认可,也是班组生产作业得以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老扎”名叫扎贵盼,一个来自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康巴汉子,扎根黄骅港已有10年,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和岁月的锤炼,已由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扎”蜕变为成熟稳重的“老扎”。从最初的取装岗转到设备点检岗不过3年时间,从过去的机械操作岗到处理故障难题的高手,其中的艰难历程可想而知,但凭借对技能的渴望和热爱,不断学习充电,硬是在一个月内翻译弄懂了取料机图纸原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扎贵盼很平凡,在生产一线不断巡查现场设备风险隐患点,守护着设备高性能运转,默默奉献着自己光和热。不断地积累经验,也使得他解决设备隐患得心应手,曾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月度设备点检考评中始终保持前三位,参加公司电气综合能力竞赛荣获三等奖、公司智能装船技能竞赛二等奖。
真诚服务守好最后关口的指挥官 苟焕康是一名装船指导员,大家习惯叫他康师傅,不单是指他熟练掌握了装舱作业的每个流程,更是把每个流程再具体、再细化。作业过程也会遇到不可控点,但他从不畏惧,勤沟通、督排水、查水尺、再核实,他总会迎刃而解,为船方做到满载满舱。二十载砥砺耕耘,多年的工作经验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铸就了他技艺上的娴熟,用担当和奉献践行一名“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这艘船,能否做到满载满舱,并赶上动态准时离港?”面对船舶大副提出的质疑,康师傅不免眉头紧锁,因为此艘船煤炭质量相对较轻,各舱容积是固定的,还要考虑到船舶的中垂量和船首前倾等诸多因素,但他很快给出肯定答复:“放心,我们一定保质保量完成装船舱任务,让你们满载而归。”
经不断计算,船头、船尾反复勘查确认,终于在1、2、4、5舱都装满的情况下,将3舱装到最大量,接近船方配货要求并减少亏吨量,真正做到了满载满舱,康师傅用精湛的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赢得了船方的高度赞赏,也收获了来自船方的表扬信。
公司主张推进语音装船项目,不单是迈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步,更是对指导员岗提出的严格要求,监管舱口指挥发出的作业指令,防范浪涌、突风等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关注码头船舶的风吹草动,确保船舶从靠泊到离岗的安全作业,为语音装船的摸索实践到全面铺开,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春年华里,苟焕康不断升华自己的技能本领,恪守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秉承“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的宗旨,用真诚和高效展示最美的港方形象。脚踏实地、主动作为,认真把每件平凡的事做细做实,是他对待工作的真实写照,守住最后一道关口,将滚滚乌金安全地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敢为人先争当创新驱动的技术员 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是大家对他工作态度的肯定;攻坚克难、创新思维是大家对他技术精湛的赞赏。90后年轻小伙李进,扎根一线技术岗位10年,深知一期堆场单机和皮带线的“脾气秉性”,当遇到液压、机械等故障难题时,只要向他请教,他总会不厌其烦且准确地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大型维修现场,总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现场监管督导,提出可行性建议,思考新设备改良后的效果,直至试车正常投入生产。
“值班经理,堆取料机尾车上改向滚筒运转时有异响,但异响声不大。”对讲机里传来巡视人员的声音。
“好的,现场多观察,我把情况反馈给技术员。”值班经理回复并做好记录。
接到消息后李进即刻赶去现场确认,正如巡视人员所说,异响声不大。
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一定要做好持续观察。每次去现场,他也会再到此处进行检查,一次明显感到异响声加重,他立即申请停机时间,联系设备管理中心进行更换,拆除后发现筒皮有了裂缝,继续作业很容易划伤皮带,造成更大的设备损伤。由于判断准确、发现及时、措施果断,为公司挽回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
以现场为家,与设备交友,穿梭于一期堆场,敏锐地捕捉设备设施的“不适症状”,把脉问诊,使之恢复往日的健康与活力,是他永恒的动力和不懈的追求。李进很平凡,守护设备的高效运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但又很不平凡,他曾先后提出取料机自动上水装置、皮带机头部尾部抑尘装置、皮带机斩煤溜槽等建议,克服生产作业环保、超量等难题攻关,在公司稳步发展上贡献青春力量。
春光不待人,奋进正当时。黄骅港务的青年们践行着“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的使命,按照“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清晰指引,积蓄力量、付诸实践。远处,汽笛声响起,一列列排空的火车有序驶离,一艘艘满载“乌金”的货轮走出航道,向着远方平稳前进,但他们的行动从未停歇,属于他们的精彩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