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一株增加,一片一片延伸,只要坚持下去,绿色就会扎根……”这段记在负责包神铁路集团甘泉铁路绿化服务工作备忘录里的话,在今年3月12日又一次迎来喜讯。
包神铁路集团甘泉铁路公司坚持以各车站为责任区,安排专人实时盯控,聘请专业机构针对铁路沿线绿植习性进行养护并架设滴灌,实现绿化浇灌的半自动化,充分利用绿化滴管进行浇水,不仅使苗木吸收均匀,还保证了浇灌质量,今年精心养护下的树种成活率达到90%。
铁路作为绿色可持续交通运输资源,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89年开通至今,包神铁路集团持之以恒在铁路沿线实施生态修复,大力支持地方植树造林,阻沙涵水,让铁路线成为绿色生态带,“绿色包神”的画卷越绘越美。
“包神铁路集团横跨了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区,管内所有线路均在黄河流域干支流范围,全体干部职工必须要增强思想认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隐患排查,积极推进生态环保隐患问题整治。”3月18日,包神铁路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边利平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1228公里的铁道线上,加大沙害粉尘治理力度,确保铁路运输畅通。甘泉铁路公司在巩固既有防沙治沙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栽植灌木、埋设沙障和修建草方格、石方格等方式防沙治沙,坚持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采取清、阻、固以及造林绿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全力保障行车安全;神朔铁路从隧道煤粉撒落污染治理出发,先后20余次深入神朔线、包神线和甘泉线现场开展调研座谈。同时,利用天窗点,组织23家装车单位、抑尘喷洒单位60余名管理人员到霍家梁隧道观看煤粉撒落和清理情况,赢得了相关单位对铁路部门抑尘工作的理解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霍家梁隧道煤粉清理周期由过去每周至少2次变成现在每月1次,煤粉撒落量由过去每周14厘米减少到现在每周1厘米,每年降低煤炭损耗费3000万元,节省清理费近800万元,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包神力量。
1228公里的铁道线上,铁路高速发展与环保管理同步实施。包神铁路集团以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24轴、12轴、8轴交流机车技术改进,引进商品化HXN6型“动力电池组+柴油发电机组”油电混合动力机车上线运营。逐级签订环保目标管理责任状,完善环保考核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推进神朔铁路两侧府谷城区段绿化项目,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升铁路沿线景观品质,府谷县府谷镇1.2万人直接受益,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44人。此外,重点解决了在黄河流域铁路沿线的生活、施工垃圾、道砟清筛产生的固废问题,组织开展铁路沿线噪音全覆盖监测,对噪音敏感点采取降噪措施,并与群众做好沟通协商,实现千里铁道与黄河相依,绿色成为包神铁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要及时通知车站监装人员抽检,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按规定进行使用抑尘剂。”4月3日,巴图塔站区主任赵亚龙在早班会上强调重点事项。
随着近期季节性大风和沙尘天气的增多,为杜绝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包神铁路集团成立专项检查组,到各装煤专用线的抑尘剂搅拌站、集控操作室、监控室和抑尘剂储存库房等作业场所,对抑尘剂产品质量、抑尘剂黏度配比情况、抑尘剂喷淋设备状态及《抑尘剂喷洒情况记录簿》的填写进行检查,确保抑尘剂喷洒作业“六达标”。
“我们这次整治活动,共对6列306辆重车进行抑尘剂喷洒时时监控,对6个装车点的抑尘剂喷洒记录、固定喷洒装置进行检查,检查出问题4项,已严格按‘五定’原则纳入专项整改台账进行整改。”赵亚龙的目光满是坚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包神铁路集团开通运营35年来,抑尘剂和喷淋技术不断进步,2023年敞车撒落煤粉与上年度同期相比仅为十四分之一,同时集装箱业务的深入开展,使得粉尘得到有效控制。“三供一业”自交由地方管理以来,锅炉燃煤逐步改为醇基锅炉,碳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此刻,风拂春草,高原戈壁绿意渐浓;静水深流,黄河两岸春潮涌动。
“各单位要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边利平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的讲话精神越传越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化为千里铁道线上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