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胜利能源:转型之路生机勃勃
本报通讯员 李永昶
  胜利能源公司紧紧抓住“绿色矿山”这一要素,始终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持“开发一座矿山、还建一座花园”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不断美化矿区、积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花园式矿山。一幅波澜壮阔、壮美缤纷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瞄准绿色转型目标
  “我们这个项目占地面积7500亩,是国内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露天排土场光伏项目。”国能胜华新能源(锡林郭勒)有限公司副经理贾瑞龙在央视网“一站一探”栏目的镜头中,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近期,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光储电站在网络上火爆出圈,给胜利能源上下带来一股空前的绿色热潮。
  “十四五”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胜利能源充分利用现有排土场土地资源优势,通过高效结合矿区治理的模式,盘活现有土地存量,积极探索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的发展模式,以及储能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建设了露天排土场光伏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新路径。
  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光伏项目充分利用地区周边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光伏发电与矿区生态治理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将光伏发电基地的建设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相协调,解决矿区排土场土地闲置问题,推动矿区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转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光伏发电场的建设实现区域电力供应平衡,优化当地电网结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标准煤98693.15吨,相对于锡林浩特地区同等年发电量的火电机组实现达标排放情况下,按当地燃煤煤质成分计算,每年可减排烟尘约31.4吨、二氧化硫104.6吨、氮氧化物104.6吨、二氧化碳约29.5万吨,环保效益明显。
  优化绿色生产工艺
  胜利一号露天矿2800万吨/年生产能力于去年顺利达产,但是按照初步设计,即将面临采取转向,现有生产系统存在的部分节能环保弊端凸显。基于此,胜利能源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实施了生产系统优化项目,用高质量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胜利能源原有三套地面生产系统,一级破碎站全部置于南帮地表,紧邻G303国道,虽然破碎站周边安装了防风抑尘网,卸煤口安装了防尘棚罩及干雾抑尘装置,但是锡林浩特地区常年大风天气,不免会造成部分煤尘外溢。
  胜利能源大力实施生产系统优化项目,将破碎站布置于露天矿采坑内,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相对地面范围较小,可大幅降低煤尘外逸量。除此之外,在破碎站下落料点,配置无动力袋式除尘系统,在破碎站的卡车卸料处均配置固定式远程射雾器射程可达40米,用以消除卡车卸料扬尘,在部分输煤皮带配置了落地式全封闭防尘罩,在装车站配置干雾抑尘和压实喷胶,实现了全生产环节粉尘防治。
  3月18日凌晨,一辆集装箱列车缓缓驶入快速装车站。伴随着装车指令的下达,在公司装车人员和铁路列车长的共同配合下,公司首趟集装箱运煤专列成功开行。
  集装箱装运是继煤电一体输煤系统投运后开通的又一绿色外运“通道”,实现了“煤不落地”和“点对点”的一站式清洁运输,是煤炭清洁运输一次新的绿色实践。
  今年以来,胜利能源依托集团“大一体化”优势,以“公转铁”“散改集”为主攻方向,构建绿色运输体系,拓展多式联运格局。面对区域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和供给快速增加的严峻形势,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加强与公共铁路交通部门沟通联系,强化产运销协同创新创效,全力争取集装箱运力,积极组织实施煤炭集装箱装运业务,充分利用集装箱运输零损耗低污染、绿色环保、装卸高效的运输优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胜利能源成立至今,二十一载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的胜利人用满腔热血把乌金光芒照亮了祖国河山,用绿水青山守护着茫茫草原。
  2023年,胜利能源的绿化工作者在这片塞北荒漠上寻找到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稀有野生生物资源——柳兰花,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实施野生柳兰花引种栽植项目,由于其特定的生长习性,目前,在园林绿化中的驯化、应用还比较少。为适应柳兰花栽植,该公司对矿区内排土场坡面进行梯田改造5000平方米,能够含水固土,为柳兰花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效果极佳。
  试验成功后,开展7.6万平方米的柳兰花引种工程,成为锡林郭勒地区第二处野生柳兰花卉基地,进一步开拓了绿色矿山建设多元发展途径,带动产、学、研一体发展,对于增加生态植被多样性,提升珍稀花卉知名度以及对锡林郭勒盟野生优质花卉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草长、莺飞、鱼跃、蛙鸣。近年来,胜利能源大力实施矿区生态治理工程,形成“三山、两湖、一厂、一带”的景观格局。走进胜利一号露天矿,两湾碧水犹如两条蓝色“哈达”,三座青山环绕,草木葳蕤,花香氤氲,很难发现这里其实是一座矿山。
  “一树新栽益四邻。我们所做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锹土,种下的是满眼翠绿;一桶水,浇灌的是美丽矿区。”经过大力治理,该公司矿区局部小气候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绿色”成为公司发展的最美底色和亮丽名片。该公司正向建设具有工业观光、户外拓展、农林发展、生态科普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绿色矿山生态体验地稳步前行,逐步实现“矿区变景区、煤矿换新颜”的绿色转身。
  目前,胜利能源生态治理累计投入6.5亿元,实现矿区绿化复垦面积1525万平方米,排土场植被长势明显好于周边草场,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正向演替,微生物和动物种群大幅增加,基本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矿区植物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现在的127种,为兔狲、老鹰、灰喜鹊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特性显著提升,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回首二十一载的风雨历程,绿色发展始终像一座灯塔为胜利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胜利能源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