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的铁路生涯,三尺行车控制台前,一个“小虫”指挥着万吨长龙,在能源保供的浪潮中贡献着女性力量。时光荏苒,小小的个头、瘦瘦的身躯,张改虫在信号台前已累计安全护航铁龙22000列,从“虫虫”变成了“虫姐”,今年,国家能源集团巾帼建功标兵中,她的名字出现在鲜艳的红榜上。
提起张改虫,大家脑海里会蹦出一个词——第一名!她是新朔铁路新准公司技能大赛连续四年第一名获得者,在以男性为主的车务专业中,她的第一名可谓是一个“奇迹”。因为对于铁路运输这个“大联动机”来说,体力、脑力、执行力哪个都需要跟得上,男职工是这里的“绝对主力”。
2013年,张改虫成为乌兰木伦车站的一名信号员,这个车站素有国家能源集团运输产业南大门之称。在这里,每一秒都是黄金。虫虫的第一个挑战,便是控制台前让人眼花缭乱的按钮,还有凌晨四点侵袭而来的睡意,她一个夜班要接四五十趟车。
冬日的深夜,寒气逼人,乌兰木伦车站灯火通明,张改虫不停地在对讲机里清晰大声地对话:“57005次列车14道接车,注意安全!”她怕工友在寒夜里戴着棉帽,听不清指令发生安全事故,总是大声重复很多遍讲话内容,直到工友应答确认才放心。
接到指令、确认线路关闭、开放信号……这是张改虫每次上班都会重复做无数遍的事情。但是张改虫却在心中对于这份工作心怀敬畏。最初,张改虫被安排到站区当信号员,跟在师傅的身后,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记不完的笔记,时常为了弄明白一个轨道电路区段故障而琢磨好几天,《技规》《行规》《接标》《调标》等专业学习书籍都被她翻得卷起了边,一本本厚厚的书籍被她生生背了下来。同事们评价她就是一本行走的《技规》和《行规》,她就是一个作业流程标准化的范本。
2016年,张改虫来到新建巴准线成为一名值班员。这是“荒坡滩”里的一个车站,最近的城镇在12公里外,其中大部分是山路,开站的时候大家连一口自来水都喝不上,雨雪一来,汽车打滑,车站就“与世隔绝”。门口的纳林川特大桥,每天至少有20趟拉满煤炭的列车接发,驻守这个重要站点的职工,满打满算只有10人。
与信号工不同,值班员相当于更高的“进阶”,需要独自一人指挥“千军万马”,被称作车站行车指挥的“中枢大脑”。为了胜任这个岗位,完美已经成为张改虫不变的追求。在每日的班前、班后会上,经常能听到她分享着自己的工作诀窍,坚持班前做安全预想,班后进行“非正常”演练,下班时脑海里也在模拟演练着各种非正常接发车场景。所以在真正出现故障时,总能看到她“坐镇”台前,丝毫不慌乱,完美冷静地处理故障。
“安全就是我们的底线。”张改虫认真地说。
由于铁路工作的特殊性,张改虫没办法把女儿带在身边,只能在女儿满5个月大后含泪把女儿送到千里之外的满洲里由婆婆照顾。张改虫在“四班三运转”的工作中,带着对女儿的思念为能源事业贡献着青春力量,平均两个月回一趟家,有时候为女儿买的衣服,到家后才发现已经过季了。
2016年,张改虫的第一次技术比武却赶上女儿发高烧,她和女儿视频的时候,女儿说:“妈妈,我好难受,你能不能回来陪陪我?”
看着女儿烧得红红的小脸,张改虫心恨不能立刻飞到女儿的身旁。可她却哄着说:“孩子,妈妈明天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你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好好吃药,照顾好自己,等妈妈比赛结束就去看你,好吗?”女儿很听话地点点头,还乖巧地为妈妈鼓劲加油。
那一次技术比武,张改虫获得了新准铁路公司值班员专业的第一名。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她如释重负,她没有辜负女儿的那一句:“妈妈,加油!”后来,张改虫第一名的故事被当成演讲素材,听到女儿抱着妈妈的腿不让她走时,台下很多人都偷偷湿了眼眶。
自此,张改虫厚积薄发、“能量喷涌”,在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获得新准公司技术比武车站值班员第一名,2022年又获得新朔铁路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车站值班员竞赛项目个人一等奖,被授予新朔铁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被问及“成功秘诀”时,张改虫笑着说:“我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哪有什么秘诀,就是认认真真把每一步都做到位。”
在每一个细节上尽职尽责,就是她连续4年“蝉联”第一名的秘诀。
认为自己平凡的张改虫其实还不明白,她在做一件怎样的“伟大”的事情。由她护航送出去的万吨长龙,让电厂有了电,再送到千家万户与各大工厂,是点亮万家灯火的“燃料”,也是托举着“时代”车轮轰隆向前运转的“压舱石”。
现在的张改虫,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小进步”,在生活中也获得了“小圆满”,离她1500公里的女儿被接到了身边,尽管工作依旧忙碌,她至少可以每天回家亲亲女儿的小脸儿了。张改虫这一路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人,在他们身上,能看到能源保供者共有的特质,那是一种平凡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