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与书为伴
◎ 宋秀华
  人这一生到底会和多少书相遇、相知、相伴、相随?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电子书改变了许多人的阅读方式,亦获得了大批读者的青睐。或许是源于狭隘和偏颇,我却唯对纸质书情有独钟。我喜欢纸质书的质感,书籍特有的墨香味道,和那份托在手掌上沉甸甸的厚重与充实。我喜欢将书籍收入囊中、占为己有,喜欢旧书新看时能随手可得的畅快。第一次可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上学时的生活费、第一次发到手的工资,第一次爬格子赚的稿费,我都毫不吝啬地用到了买书上。喜欢,并且可以拥有,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小确幸。
  印象较深的是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外面下着雨,我穿着母亲为我赶制的新衣、新裤,拿着枕头下焐了一个晚上还留有余温的压岁钱便跑去了书店。那时我的个子和书店的柜台差不多高,放在最上面一层的书必须要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才能看得到书的封面,第二第三层的书则必须弯下腰,或者干脆蹲在地上才能看清。我一会踮脚,一会猫腰深蹲,把几个柜面的连环画来来回回环视了几遍,终于花了几毛钱,买下了几本心仪的连环画。宝贝一样捧在手里,此时的我眼睛里除了连环画,其他的早已视而不见了,以至于崭新的裤子被雨淋得半透都未察觉。回家后母亲用电熨斗帮我熨烫湿透了的裤子,我坐在被窝里如饥似渴地看着小人书。那一年我大概七八岁光景。现在偶尔翻出那些已经成了绝版的连环画,总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好像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梳着两个小辫,手捧连环画专注看书的样子。连环画承载了我许多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想来,“与书为伴”这棵种子,在那时已情根深种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到此对联,“金庸迷”定然会会心一笑,此联取自金庸先生十四部作品名字的第一个字。金庸先生喜用历史作铺垫,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将人性的善恶、优劣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读者。《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碧血剑》,如数家珍。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袁承志,他们有的刚直重义、忠诚善良,有的孤傲狂放、至情至性,有的聪明睿智却优柔寡断,有的讲义气、高情商,有的刚毅勇谋、重情重义。书中这些人物都有从孩童经历成长的精彩脉络,不同的背景环境和成长经历造就了这些人物的独具魅力。金庸先生的这些武侠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章节都有一副线描插图,这些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我对此套书更是爱不释手、孜孜以求。因学生时期手头拮据,收藏的跨度比较长,现书柜里的金庸作品集分了三个不同的版本,“三联版”居多。这些书是我青葱岁月的见证,寄托了我红衣、黑马、佩剑,策马啸西风的侠女梦。
  工作后,读书、买书仍是我一大喜好。诗词歌赋、中外名著随着岁月的慢慢流逝,都成了我的柜中之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本文学杂志《东海岸》相遇了,刊物厚重编排缜密,文字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清丽温婉。后来,我与这本杂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既是我的老师,亦是我的同伴和知己,成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东海岸》的陪伴下我封尘多年的文学梦蠢蠢苏醒了。闲暇时我开始爬格子,在文字创作的作茧自缚中煎熬着、痛苦着、快乐着、收获着。因为《东海岸》我还认识了电力行业系统的文学大咖们,他们为职工书写,为电力放歌,是一群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输送光明、追寻光明的人。每次捧起《东海岸》,那些熟悉的作者的音容笑貌便会浮现在眼前,这本书不光有分量,还有了温度和温情。我的藏书更加的丰足起来,有收录着自己作品的文学精选,还有电力作家朋友馈赠的亲笔提名的作品集。我曾与《东海岸》三次失联,又三次失而复得,有些缘分,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就算短暂的偏离,最终都会回归原来的轨迹。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人到中年诸事繁多,能随心所欲地静下来阅读亦是一件不易的事。于是上下班途中“喜马拉雅”听书就成为我另一种阅读的途径,听着不够过瘾,回头便去下单也是常事。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岳南的《南渡北归》都是先入耳,再入眼的。书房的书柜早已呈饱和态势,便又在卧室靠窗的一角开辟了一小块地方出来置办了书桌和椅子,紧挨着床头的位置又加了一个简易的三层木质书柜,新近买的一些书籍和还未阅读以及经常会翻看的书籍都规整到了床头的书柜里。伴着书香的夜晚总是特别踏实和安静,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心意怡然。晨曦的阳光像一枚潋滟的书签,透过窗帘落在书面上,岁月的时光静静流淌着,温柔有度,清浅无痕。
  人生苦短,能够在有限的时光里和自己喜欢的书籍相遇、相随,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与书为伴,我看到了另一番天地景象。(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