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建设全国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是对宁夏电力“沙戈荒”项目建设能力的一次大考。肩负着“打造宁夏电力新能源第三旗舰产业”重任的宁夏电力责无旁贷,全力做好这道“必答题”。从无到有,从荒漠到新能源示范区华丽蝶变,闪耀的“光伏蓝”背后,是宁夏电力新能源建设者们300多个日夜栉风沐雨、开疆拓土的不凡历程。
宁夏电力:“绿色旗舰”闪耀戈壁
本报特约记者 王雅丽
  从宁夏银川驱车一路向东南行驶70分钟,在广袤荒芜的戈壁滩上,半掩在沙土里面的骆驼刺在风中摇曳,一排排安装完毕的光伏板交错纵横,如同整齐排列的千军万马,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这片耀眼的光伏“蓝海”,就是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国能宁东15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
  2月末的一天,笔者跟随宁夏电力新能源建设者们的逐梦之路,探寻“绿色旗舰”名片如何闪耀塞上戈壁。
  奋斗写尽青春模样
  为了建设安全、标准、绿色、智慧的精品项目,面对光伏工程建设“短、平、快”的特点,宁夏电力建立了一整套大型光伏基地工程建设管理实践手册、工程质量管理方案、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形成了大型光伏基地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为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安全管理等各环节提供了可操作、可执行的“标准”,成为大型光伏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教科书”。
  时间回溯到2022年9月,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上陆续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背起行囊来到这里,把梦想根植在这片戈壁上,用智慧和汗水奏响了一曲曲奋斗赞歌。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我们要打造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光伏示范样板。这是责任,也是使命。”这是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主管工程建设的副总经理魏江哲一直以来坚守的目标,也是全体宁夏电力新能源人的共同夙愿。
  工程建设的300多个日夜里,魏江哲和远在新疆的家人团聚时间不足半月。接手宁东光伏项目工程建设后,工期紧张、疫情影响、人员物资缺乏等难关,让他和大伙儿寝食难安。安全风险预控、质量责任分包、工程进度日协调日考核机制、智慧化工地管控……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让在戈壁滩上摸爬滚打的建设者们有了奋斗的方向。
  为保障项目有序推进,魏江哲和工程建设者们把项目部当成“家”,与施工单位人员一道住在彩板房,战严寒、抗疫情、抓安全、促进度、保质量,一个月内就实现了两座升压站带电并网。
  山东小伙儿冯芝磊是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土建专责。工程建设期间,他长期驻守项目建设现场,与施工单位一道制订施工进度计划、安全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协调解决面临的难题,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每当夜深人静时,冯芝磊都会想起妻子的叮咛“你别惦记家里,要把工程干好”。抓安全、赶进度、保质量、控造价,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为了这个目标,他无法陪在患病的妻子身边,这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痛。
  2023年6月30日项目全容量并网的那一刻,站在成片的光伏板下,看着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如今的“绿能”基地,彼时幸福于他们而言是奋斗的喜悦,更是青春的足迹。这奋斗,深植于这片戈壁的每一寸基因里,只为守护他们心中的“光”。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戴恩哲,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建设部负责人,这个35岁的项目“管家”,在工程建设上已经摸爬滚打了300多天。曾经的新能源“小白”,如今方圆30平方公里范围内项目建设情况,大到桩基水泥、小到设备型号,各个环节他无不烂熟于心。在他看来,身为光伏人,就得吃得了干光伏的苦。
  2023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降临,现场施工人员全部撤回。戴恩哲找到爱好摄影的高尚岩一起去现场采风。只见越野车在黄沙中绕着各标段缓慢前行,浮沙像流水一样在车前掠过。“老高,主要拍那些光伏板,我们必须掌握沙尘暴天气下的发电量。”听到戴恩哲的话,高尚岩忽然明白了他此次驱车出来的目的。
  宁东光伏基地在戈壁滩上,沙尘暴每年都有。调查天气对光伏板的影响,拿到第一手数据,是摸清沙尘暴期间发电量的依据。回到基地的时候,戴恩哲和高尚岩已然成了“泥人”。数据采集工作按时完成,经过分析对比,沙尘暴天气对光伏板发电量的影响曲线跃然纸上。
  天气条件这一不可控因素,给工程建设者们带来了不小困扰。翻看戴恩哲的记录本,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雨雪天气分别为12、14、18、20天。密集的雨雪天气无法施工,只能抢抓晴好天气赶出进度。仅2022年12月,项目部就浇筑了120个基础,最终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300个箱变的全部基础浇筑。
  “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就没有咱干不成的事。”戴恩哲的话道出了这群建设者们的心声。
  项目基建与生产能否实现无缝衔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生产准备工作。该公司生产运营部负责人毕江本着“提前介入、精益管理、规范验收、无缝交接”的原则,力求实现生产准备与生产运维的有机结合。为确保项目建成投运后平稳运行,他从体系建设入手,建立了宁夏新能源产业首个工程质量和运维标准体系,指导规范新能源生产和基建工作。
  他制定了《宁东大型光伏电站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涵盖20个光伏设备和38个变电设备质量验收清单。创新采取人工和无人机交叉验证方式,对现场工程进行质量检查。结合新能源光伏基地实际情况,打造了新能源产业运维标准化管理体系,含运行、检修、设备、技术监督四个要素,建立了工作记录类、台账类、标准类大大小小共计159个表单,通过表单化管理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咱们变电设备的巡视和检修既要简单、方便,更要实用、有效。”在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巡视标准、规范作业流程工作中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带领光伏项目部职工开展培训学习,在一起拼智慧、拼匠心、拼谁的主意好办法多,这股子拼劲儿渗透到大家的血液里,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面对风沙侵袭,严寒刺骨,他们负重前行,面对施工困境、进度压力,他们选择迎难而上,面对荒漠、戈壁、内心孤寂,他们选择执着坚守。他们把热爱化作坚守,见证沙海由黄变蓝,再到绿的巨大生态变迁。
  探索点燃创新梦想
  每天早晨7时,光伏区、升压站以及外送线路施工作业现场各施工位置的工人就陆续到岗,偌大的工地顿时热闹起来。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把这些包装板马上清理一下,安全带要先检查再挂……”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人胡玉走在施工现场,汗珠顺着他黝黑的皮肤滑落。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次在现场巡查他都要随身携带记录本,把发现的安全隐患一一记下来。每天两三万的步数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这既是工作的见证,也是项目进展的记录。
  说起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胡玉的秘诀就是创新。他结合新能源基地项目特点,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点多面广”、安全监管困难等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移动式网络布控球,充分利用智慧工地平台、“无人机+巡察”等智慧化管控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安全监察工作,建立了涵盖21个要素、115个过程、96项制度和359个表单的新能源产业“三全”体系,确保了项目施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晚上9时,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舒茂龙的办公室里灯还亮着,他正翻阅着说明书和图纸等资料。加班加点于他们而言再寻常不过。“敢为人先,才能勇立潮头。我们可以缺经验,但绝不能缺的就是责任心。”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创新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在创新的路上,他们持续探索着。项目始建初期,瞄准光伏电站存在的问题和项目特点,他从零开始,组建攻关团队,先后与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及院所开展新能源领域技术交流研讨70余次,前往系统内外多家光伏电站及光伏龙头企业实地调研,组织编制完成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电站智能管控系统建设方案。
  宁东光伏项目处处体现着创新的“身影”,智慧化已成为项目的最大特色。他和团队积极创新“无人机+”模式,通过无人机技术实现光伏基地安全、质量和进度智能管理;他们开发的智慧工地系统率先实现了手机端应用,有效发挥了科技赋能减员增效的价值;他们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巡检清扫机器人在国际光伏展上亮相。2023年10月,他们完成的“区域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控制一体化系统研究和示范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中电联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基地灵武2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项目上推广应用。
  如今,国能宁东15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巍然屹立塞上东部,为宁浙地区输送着绿色清洁电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建设者们逐“绿”而行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人人尽心、人人竭力,逐梦“蓝海”,用奋斗在大西北戈壁滩上打造“绿色旗舰”名片,绘就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宁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