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陈奇峰:爱心无处不在
本报通讯员 王 敏
  “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
  “因为一种理想信念、一颗赤子之心,一份坚定的承诺。我愿意为之终生奋斗,无怨无悔。”
  30多年来,河北公司衡丰电厂通讯班班长、衡水市春晖义工协会会长陈奇峰一直朝着“爱心无处不在,公益人人可为”的美好愿景砥砺前行。
  陈奇峰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在亲朋好友和邻居的接济下才完成学业。因此,他从小就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立志长大后要报答好心人、回报社会。
  1993年9月,陈奇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走失的老人,他为老人买面包、接热水,多方求助,最终将老人平安送回家。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自此,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伸出援手,并把“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当得知湖北咸宁有一个失学儿童需要救助,陈奇峰立刻寄去300元钱,资助这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每年救助一名贫困儿童的信念。多年来,他先后救助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670多人,个人投入资金达20万多元。
  陈奇峰常说:“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公益不算公益,让大家一起做公益才是公益,让更多的人受益才是真正的公益。”2008年,他联合50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衡水春晖义工协会,在多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陈奇峰走遍衡水各县市区,建立志愿团队,志愿者人数近万人。但他深切体会到:弱势群体的困境,不是组织一两次活动就可以改变的。他决定以“项目化”提升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和成效,先后策划了“春晖书屋”“关爱行动”“爱心顺风车”“黄手环”“爱心门店”等9个公益项目。他编写的《亲情陪伴,农民工子女心灵深处的渴望》关爱农民工子女案例,入选团中央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2015年,陈奇峰组建了衡水第一支民间组织——春晖救援队。无论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救援队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他们时刻准备着。
  2023年8月,受极端强降雨影响,保定涿州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陈奇峰挑选精干救援队员14人,分乘4辆车,携带3套大马力冲锋舟、绳索、无人机等救援装备和满满一车价值2万多元的慰问物资火速驰援涿州。队员们在齐胸的洪水中、在水流湍急的村巷道内艰难跋涉,小心翼翼地背着、抱着、举着每一个幼儿和老人,只为尽快将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救援期间,转移老人、妇女、儿童等被困群众210多人,运送药品、发动机、食品360多件,多次救援进水车辆和捎乘路人,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9年来,救援队为衡水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了自然灾害救援、紧急事故救援、抗疫消杀、防灾减灾及安全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累计发布寻人卡630次,义务出队290次,免费发放黄手环1960个,找到“迷途”老人、儿童150多人。
  2021年3月5日,经过陈奇峰多年筹备,全国第一家学雷锋志愿服务纪念馆在衡水电厂生活区内正式开馆,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纪念馆内陈列着陈奇峰30多年来收集的与雷锋有关的像章、报刊、光碟、邮票等3000多件各类珍贵纪念品。纪念馆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等180多个团队1.3万多人次参观学习,成为衡水有名的红色打卡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作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的代表,陈奇峰两度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电力行业雷锋式先进个人”、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首届慈善楷模、国家能源集团首届道德模范、衡水市十大榜样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