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永不熄灭的生命花火
◎ 韩国华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第一次读余华的《活着》,是在“喜马拉雅”听的有声小说。开篇就被生动诙谐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分角色朗读声所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个个平凡却鲜活的生命无声陨落,我的内心陷入无法忍受的痛苦之中。甚至暗暗在心中埋怨作者为何如此残忍,让一次又一次失去挚爱亲人之痛都降临到福贵一个人身上?是的,我泣不成声,真的无法承受。
  因为实在割舍不下,于是买了《活着》这本书。这次连《自序》都一字不落地认真阅读。在慢慢品读中,对这本书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理解。透过文字本身,永不熄灭的生命花火在我眼前顽强绽放。是的,化悲痛为力量,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活着的真实与美好。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一位老人在催促一头疲倦的老牛耕田。一头牛竟然有这么多名字,好奇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在主动搭讪闲聊之中,老人福贵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谁能想象得出来,这样心态平和、明白事理的老人年轻时曾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败家子”,吃喝嫖赌、不学无术,把祖辈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百亩良田输个精光。年轻时同样也是“败家子”的父亲被他气死了,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看病时,福贵又被抓了壮丁,两年之后才辗转回乡。归来时母亲已经离世,温柔善良的妻子家珍不离不弃,辛辛苦苦把一双儿女拉扯养大。女儿凤霞却因为发高烧无钱及时医治成为聋哑人。不管日子如何艰难,一家人总算在一起了。可是,在儿子有庆上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给校长输血,抽血过量而死。再后来,嫁给二喜,好不容易有个幸福小家的女儿凤霞,却因产后大出血而死。三个月后,早就有病在身的妻子家珍再也坚持不住,离他而去。勤劳的二喜一边照顾儿子苦根一边在工地打工赚钱,却因一次意外撒手人寰。福贵独自一人艰难地抚养着小外孙。都说“人生跌到谷底,也就是峰回路转的开始。”可福贵的悲惨命运仍在继续,过早懂事的苦根在七岁那年,因吃豆子撑死了。福贵失去所有亲人,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互相陪伴。
  谁也没想到当初骗福贵倾家荡产的龙二,土地
  改革时被定性为
  地主恶霸,处以极刑,福贵一家因此躲过一劫,还分到了五亩地。救县长夫人而不顾孩子死活的医生真是丧尽天良,违背了“救死扶伤”“众生平等”的医德。而县长竟是当年与福贵一起当兵、共历过生死的兄弟春生。春生得不到原谅而一直内疚,后来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不堪忍受迫害,自缢身亡。书中的这些人物命运,让我唏嘘不已,真是世事轮回、生命无常。曾经高高在上的这些“大人物”以不同方式结束生命,他们和有庆、凤霞一样主宰不了自己命运的沉浮。只有受尽苦难的“小人物”福贵,如一株经历烈火焚烧、霜打雪冻依然顽强钻出地面的小草,活出了生命的韧劲。这人世间除了生死就没有大事,可谁都背不动生命的沉重,福贵选择了忍受与和解。他在为成功欺骗老牛耕地而使出的小伎俩快乐不已,快乐原来如此简单,简单到触手可得。
  “那两条腿就和鸟爪一样有劲”“眼看着桌上小山坡一样堆起的钱,像洗脚水似的倒了出去。”书中这些生动的比喻起到化沉重为轻松的作用。“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这本书用朴素却生动的语言描写最真实的生活,用普通人经历的苦难阐述活着简单又纯粹的人生意义。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从这些读白中,我能感受得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写实带来的困惑与痛苦。解决好自我和现实的紧张关系,如同“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写出触动心灵的作品,也就是赋予一本好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真谛吧!
  优秀的作家在用生命写书,《活着》的悲剧色彩同样镌刻心灵,释放出强大力量。它在告诉读者:生命的花火即使身处暗夜也要快乐舞蹈,永不熄灭。(作者单位:辽宁沈西厂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