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 剑
截至3月9日,朔黄铁路两万吨列车安全运行8周年,累计开行107170列,运输煤炭11.7亿吨,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朔黄铁路是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与三峡、南水北调并列的跨世纪三大工程之一、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平均每天有35列长达2.7公里的两万吨钢铁“煤龙”从山西省神池南站驶出,一路向东,翻越崇山峻岭,驰向渤海之滨黄骅港货场。
回首辉煌的征途,8年前,朔黄铁路人肩负能源保供重任,为完成全国12%以上的煤炭运量,承受着外界认为“不可能”的杂音,在这条煤运大通道上常态化开行了我国最重、最长的两万吨列车,坚决扛起了打赢国家能源保供攻坚战的使命。
现今,朔黄铁路两万吨列车安全运行8周年,以38%的开行列数承担了59%的运量任务,担负起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神圣使命,挺起了交通强国脊梁。
从“痴人说梦”到“梦想成真” 两万吨列车开行是一项系统工程,较万吨重载列车相比,列车质量、长度、车钩受力等成倍增长,而在复杂山区开行两万吨列车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8年前,曾有铁路行业的专家对朔黄线路进行考察后,认为朔黄铁路开行两万吨列车是“痴人说梦”,并断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敢这样说,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朔黄铁路西段神池南至西柏坡区段,山高坡陡弯急,桥隧相连且海拔高,是典型复杂山区铁路。两万吨列车总重21600吨,长度达2700米,运行在长大坡道区段,车头与车尾的高低落差达到31.5米,接近一栋10层大楼的高度,导致列车纵向受力大、操纵难度高。
两万吨列车对司机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起车开始,司机要根据天气、限速、列车制动性能等,精确计算机车牵引力和列车制动距离。130公里长大下坡道十余次循环周期制动,将司机的精细化操纵能力逼近极限。运行中司机需将列车充排风时间精确到秒,空气制动缓解地点精准到米,如有微小失误,都有可能产生事故风险。
在朔黄铁路开行两万吨列车难上加难,但朔黄铁路人从不缺探索的勇气,用实际行动反驳了曾经不看好的专家。
2014年年初,朔黄铁路成立“两万吨指导组”,建立第一支两万吨机车乘务员队伍,为两万吨列车试验开行做好了人才储备。2014年9月29日,世界首次搭载TD-LTE通信系统30吨轴重2.5万吨试验列车在朔黄线成功开行。2014年10月19日,基于LTE网络下直流机车2+1+1模式牵引两万吨列车在朔黄线试验圆满成功。
2016年3月9日,国内首列搭载TD-LTE4G网路系统两万吨列车在朔黄线正式开行,开辟了我国两万吨列车搭载TD-LTE4G网络系统的先河,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朔黄铁路实现年运能超3亿吨的运输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勇闯技术“无人区” “两万吨列车开行初期,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于中部从控机车车钩受力大,出现了重联渡板变形、车钩缓冲装置漏泥、控速困难采取停车缓风等现象,严重干扰了朔黄铁路运输秩序。”两万吨指导司机豆飞说,“毫不夸张地说,在开行初期,司机很抵触值乘两万吨列车。”
在朔黄铁路两万吨列车开行不久,便出现了诸多技术性难题。面对这些“疑难杂症”,朔黄铁路人没有被吓住,而是直面问题,以创新思路逐一破解。为此,朔黄铁路成立重载技术研究室、两万吨技术攻关小组,系统开展重载铁路运输核心技术、安全风险研究。
为了提升两万吨列车的运行安全,两万吨技术攻关小组在万吨重载列车运行的基础上,修订起草了朔黄铁路第一版两万吨列车操纵提示卡。
“第一版操纵提示卡的诞生,为后期我们持续优化两万吨列车操纵办法打下了坚实基础。”两万吨技术攻关小组成员赵鹏说道。在第一版操纵提示卡的基础上,他们经过40余次的操纵技术攻关优化,诞生了共七版两万吨列车操纵提升卡,将两万吨列车操纵推向模式化、精细化,大幅减小对线路、机车车辆牵引装置、缓冲装置等设备损害。
“在两万吨列车操纵优化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卡脖子’的技术困扰,没有动力学数据支撑,评价列车操纵的可行性是凭感觉来判断。在当时动力学数据只能依靠外部专业机构做试验等到,对列车操纵优化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制约性。”赵鹏说。
为了破解这种制约,他们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自主创新研发出车钩测力装置、两万吨综合检测(试验)机车,进行列车动力学数据采集和研究。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两万吨列车操纵难题20项,使列车长大下坡道区段制动周期由19次最小缩减至12次,将车钩平均受力控制在1000kn以内,大幅提升了两万吨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
以“硬核”技术引领行业升级 技术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朔黄铁路规模化开行两万吨列车,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两万吨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成为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2023年,朔黄铁路“打造能源运输行业两万吨列车技术品牌”入选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两万吨列车安全运行,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参考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
两万吨技术也获得了两万吨精英们的一致好评。“操纵列车的每一步,提示卡里都写得清清楚楚。现在,我们操纵列车前只要读懂、领会提示卡,那么操纵两万吨列车就有了底气!”两万吨列车司机冯飞飞高度评价两万吨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感受。
“以前驾驶两万吨列车途中,我们十分紧张,连喝水都要刻意去控制,现在好了,值乘中可以适当地饮水了,操纵列车也没有那么紧张。”两万吨技术深得两万吨列车司机刘建国的信任。“我们现在操纵两万吨列车,只要严格执行操纵办法要求,就不会有违章的事情发生。”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朔黄铁路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勇闯技术“无人区”,在重载铁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2021年6月19日,运用全球首创重载移动闭塞技术的两万吨列车在朔黄线成功发车运行,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6月2日,两万吨列车自动驾驶在朔黄铁路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正式迈入“全自主时代”。
“硬核”技术的背后是朔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牢扛实能源安全保供责任的担当,也是朔黄人深耕重载铁路运输技术、坚守一线自主创新的成果,他们为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