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朱跃辉的公益之路
本报通讯员 王 梁

  朱跃辉(左一)和青年志愿者们在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包饺子。
  朱跃辉的公益之路要从龙源电力给予他的央企大爱说起。2013年,朱跃辉被确诊为Leber视神经病变,视力从1.0降为左眼0.1、右眼0.2,无法矫正,四处求医花费了巨额费用。当时他所在的龙源工程技术公司党委得知他的情况后,号召全体员工爱心捐款,最终募集到31700元。这个数字,朱跃辉一直铭记在心。
  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公司将他的工作岗位由风电场调试一线调整到后勤管理岗位。可命运却再次给他考验,2015年他的母亲突发脑出血,照顾患病母亲和年幼的儿子,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公司工会再次给他送来慰问金。公司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了央企大爱,同事们无私的帮助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真情,他立志要将这份央企大爱传递下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朱跃辉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黑龙江伊春市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城区封控,公共交通停运,他就骑上单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室外卡点值守,坚守岗位70多天。这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他的视力不到0.2,为此他需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专注和精力。2021年年初,疫情局部反弹,他申请到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自费购买医用外科口罩免费送给居民。在伊春市接待了大批外来隔离人员,他所在的单位被政府征用为隔离酒店时,他主动请缨,同伊美区团委一起编写爱心卡片、分拣配送物资,把龙源人和伊春人民的爱心传递给隔离人员。当伊春市出现阳性无症状感染者,他又变身“大白”,维持秩序、搬运物资,时刻冲锋在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跃辉了解到无偿献血可以帮助他人,挽救生命,从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献血之路。疫情期间,他主动献血9次,其中全血4次共1600毫升,机采血小板5次10个治疗量,在关键时期奉献出“青春热血”。截至目前,在他工作过和途经的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等8个省份9个城市累计献血23次,总献血量达8200毫升。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则是无限的。朱跃辉一边从事志愿服务,一边开展志愿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他牵头成立了龙源北方基地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共有100余人在他的带动下成为志愿者。2022年年底,他当选为伊春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伊春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央企有大爱,人间传真情。朱跃辉沿着雷锋的足迹,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负青春韶华,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