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吃“春”席
◎ 马海霞
  过去,我家没有吃年夜饭的习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前备好的年菜都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小孩子盼春节,对于吃食也就是大年初一的饺子,再就是初二去外婆家吃顿好的。
  那个年代,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跟客人吃饭的,想必也是年菜不多,只够招待客人而想出来的“习俗”吧。
  每当这时,父亲总说,到正月十五,亲戚都走完了,便把年菜全部取出,该热的热,该回锅的回锅,小孩子也成为家中的“客人”,被请上饭桌,敞开肚子大吃一顿。
  然而,到了十五这天,素菜只剩白菜,荤菜只剩一点点咸肉和咸鱼。没有冰箱的岁月,全靠大自然储存食物,太容易坏掉了。好在父亲早料到了这点,他备年菜时,会将鱼、肉加很多盐腌制起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留到正月十五没问题。
  母亲在十五这天,会去坡上挖一篮子荠菜,回家择洗干净,炒一盘咸肉白菜,熬一锅咸鱼豆腐芥菜汤,煎一锅荠菜饼,再拌一盘荠菜,三菜一汤搞定。母亲说,这是春节最后一桌酒席,只用来招待自家人。
  父亲会喝一点酒,我们兄妹则以茶代酒,陪父亲喝一壶,父亲爱开玩笑,说我们家的年夜饭正月十五这天吃,虽然吃的是过年的剩菜,但有了报春菜——荠菜的加盟,也算吃“春”席了。
  后来,生活条件渐好,正月十五再也不用吃剩菜了,荠菜也从主打变成点缀。这天,集市上做买卖的商贩都开始摆摊,母亲会一早去市场上买菜割肉,等去城里看完演出,便下厨做一桌子硬菜,一家人围坐一起打牙祭。
  有一年正月十五,我们在看演出时,遇到了燕燕一家,母亲邀请燕燕一家看完演出到我们家吃饭,说家里都准备好了,回家上锅热热就行。
  不知道母亲犯了哪门子邪,燕燕和我在学校就不对付,老欺负我,我俩半年没说话了,干嘛要请她们一家来吃饭?但大人决定了的事情,小孩子反对也白搭。燕燕吃了我们家的“春”席嘴软,对我说话也客气起来,第二天上学竟然主动来我家喊我一块儿去学校。
  母亲说,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心都得从过年的懒散中收回来了,所以正月十五吃顿好的,干活、学习才有劲头。
  而这天请燕燕一家来吃饭,也是想帮我缓和与燕燕的关系,同学相处融洽了,我才能安心在学校学习。
  父母含蓄,不会说鸡汤话,但却懂得小孩子的味蕾,知道所有的鼓励、祝福和期盼都没有一顿饭来得实在和接地气。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