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随着风、光、水、储业务版图的不断拓展,浙江公司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建设机制,全面打造“区域一张网、全省一盘棋、业绩一把尺”的人才共育、共建、共享新模式。
“浙”里生机勃发
——浙江公司人才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特约记者 陆 烨 通讯员 张营日


  之江大地,生机勃发。
  龙年春节,走进浙江公司北仑电厂、舟山电厂基建现场,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施工管理井然有序,新机组日新月异;宁海电厂科技团队深化CCUS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梅屿储能电站加快推动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研发……
  浙江公司重组3年来,发电利用小时数连续4年居区域五大三同对标第一,利润屡创新高,2023年度火电产业利润在集团排名第一,经营绩效位居电力板块A级第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锚定“世界一流领先标杆企业”目标,浙江公司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信心和勇气,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好机制激发创业活力
  “既要树立‘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也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新年伊始,浙江公司召开工作会,对做优做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中心管理优化方案》等陆续发布。
  1月19日,浙江公司试行出台薪酬管理办法,推动职位职级与薪酬制度配套融合,从分配机制上引导干部职工“争先进位”。
  “公司重组前,因为原管理主体的不同,造成三级单位之间薪酬体系存在差异。这次通过建立统一的薪酬管理办法,既统一了公司系统的薪酬体系,为三级单位薪酬分配提供了指导,也为人才培养、流动、晋升奠定了制度基础。”公司组织人事部主任吴仁蓉介绍说。
  2023年,浙江公司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与职位职级相配套、分层分类建立区域统一的薪酬制度。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效益升工资升、效益降工资降”的分配原则;坚持差异化分配,提高浮动工资占比;加强重点难点专项奖励,对在安全生产、经营发展、电力保供等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实施重点奖励。同时,保障“首席师”“注册师”等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激励职工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
  “目前,公司生产一线、生产辅助、后勤服务人员收入比例超过了2:1.5:1。”多劳多得、绩优多得的导向逐步树立,让公司人才流动呈现新活力。2023年,通过组织调配、公开招聘、借调挂职等方式,有60余名干部职工转岗到工程建设、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关键岗位。人才的有序流动,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好土壤培育一流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浙江公司党委把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明确新时代人才工作目标任务,以“领雁工程”“蹲苗工程”“领军工程”“锻造工程”“筑基工程”五个工程为抓手,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领先标杆企业人才高地。
  今年1月,集团公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浙江公司许琦、陈伟巍2人名列其中。陈伟巍,是北仑电厂燃料运维部设备工程师,从输煤系统技术员到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再获政府特殊津贴,他用30年的坚守创新,证明了“只要不懈奋斗,总会闪闪发光”。北仑电厂有8台斗轮机,司机人手紧,户外作业遇上恶劣气候,安全性也会受影响。陈伟巍在现场反复研究,终于实现煤场斗轮机无人值守。改造后的斗轮机均衡流量增加20%以上。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重组整合前,浙江公司党委管理80后年轻干部仅有1人,80后正科级干部也为数不多。针对年龄结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不匹配难题,该公司党委坚定决心,大力培育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积极选拔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干部到重要岗位历练。3年来,公司新提拔15名80后干部到领导岗位,目前党委管理干部中80后比例大幅提升。
  赵明泽,浙江宁海电厂维护二部主任,2023年获得集团“优秀车间主任”称号。“只要不怕事难,那就不会有难事。”这是他的座右铭。任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时,他结合降本增效,改造厂前区生活水地下管网等,每年节约用水23.7万吨,节约水费约130万元。担任维护二部主任后,他推行检修项目制与班组管理相融合,以管理创新推进班组提质增效。兼任党支部书记后,他创建“奋进者”党支部品牌文化。2023年,他积极组织完成2台机组A修任务,实现提前19天投产发电。
  胸怀“国之大者”“企之要者”,浙江公司坚持选先培优、激发活力,推进大国工匠、优秀专家、青年人才和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职工队伍“两个三支队伍”建设,营造领导人员善于想事、中层队伍敢于管事、一线职工勇于干事的良好氛围。
  好思路汇聚浙江力量
  “创新的路径在哪里”“改革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浙江公司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系”,蹚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2023年5月,是浙江公司“三年百人计划”实施的第三年,28名年轻干部收拾行囊,奔赴新岗位。
  舟山电厂机组长贺道道是首批交流挂职人员到浙江公司调度室担任调度员。在新岗位上他刻苦钻研,千方百计提高一体化平台管理效率。2022年7月,他代表集团备战中电联电力行业电力交易员职业技能竞赛。经过整整1个月每天10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贺道道最终为“国家能源集团一队”收获团体二等奖,也拿下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被授予“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像贺道道这样的年轻人,通过交流锻炼,把实践当作最好的成长课堂,成为浙江公司转型发展的人才支撑。舟山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建设、梅溪燃机、新能源开发,哪里需要人才,哪里就有年轻干部攻坚克难。截至2023年年底,通过“相马”和“赛马”,“百人计划”中有44名青年人才得到提拔晋升。
  重组之初,浙江公司将基层单位专家型人才汇聚起来,成立支持中心。为更好发挥“参谋部”和“智囊团”作用,公司进一步优化支持中心管理方案,设立综合管理部、安全监察中心、技经研究中心、科创数智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共享专家库,即“一部四中心一库”,作为本部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的重要延伸和支撑。刘俊是安全监察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企业,对安全生产体系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评价,督导浙江公司重大专项工作、高风险作业项目,完成基建项目、新能源项目等安全检查。2023年,年过五旬的刘俊,晋升为支持中心二级主管,这个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我们要破除‘唯年龄、唯学历’,大力倡导‘有为就有位’的用人观”,科学正确的用人观激励更多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担当作为。
  去年4月,北仑电厂干部求双洋,前往丽水市云和县担任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分管能源发展、能源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管理等。云和是浙江山区26县之一,是集团公司结对帮扶县。求双洋到云和挂职期间,奔走于山水之间,了解当地所需所盼,推动“山海合作”,组织浙江公司职工到云和疗休养,采购特色农产品,推动云和企业入驻“国能e购”和“职工大集”平台。2023年年底,首批16款文创和农产品正式上线销售。随着国能(浙江云和)能源有限公司生根发芽,云和县后山光伏项目落地,石塘50兆瓦光伏项目全面启动……2023年,浙江公司先后选派4名干部到省能源局、云和县发改局、集团技经院交流挂职学习,他们在挂职单位锻炼能力、锤炼作风、提升素质,推进社企、企企共建,实现了干部培养和工作推进的双促共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公司牢记“新发展、新高地、新标杆”使命定位,围绕“人才成长链”,精准滴灌,精心培育,让电力人才在“浙”里逐梦未来,赢得精彩。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