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人性的善恶与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夏晓红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人性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小说属于成长类文学范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阿米尔寻求灵魂救赎的成长历程,作者想要呼唤人们的良知,告诫人们“不善良的人终将会在痛苦的沼泽中不断挣扎”。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着与主人公同样的人生际遇,犯下的错误以及做出的背叛等等其实都对受伤心灵要进行一种弥补,而这也正是《追风筝的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用周六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书中以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为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和仆人哈桑的故事。
  故事开篇就暗示了两人的命运:“哈桑跟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阿米尔自私怯懦,哈桑忠诚勇敢。在哈桑眼里,阿米尔是他可以为之付出一切、“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心甘情愿的人。阿米尔与哈桑玩得开心,生活上精神上依赖哈桑,骨子里却因为阶层种族等原因,并没真正把哈桑当朋友,甚至因为爸爸喜欢哈桑、“把爱分了一半”心生嫉妒。
  阿米尔出生时母亲难产去世,缺失母爱的阿米尔非常渴望父亲的关注,想通过赢得斗风筝比赛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也正是这场比赛,让他犯下了一生无法释怀的错:那场比赛,阿米尔夺得冠军,哈桑帮他去追那只被斩断线的风筝,却遭到恶霸阿塞夫的不堪侮辱。躲在一旁的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强暴的全过程,却未挺身而出,而是拿着风筝去父亲那里领赏。
  虽暂时得到了父亲认可,阿米尔内心备受煎熬,但却一错再错,在13岁生日后将父亲送给他的名贵手表放进哈桑房里,栽赃哈桑偷盗。善良的哈桑并未辩解,和父亲阿里一起默默地离开了阿米尔家。
  后来阿富汗战乱,阿米尔和父亲逃离,辗转到美国,有了爱人和幸福的小家,却始终活在悔恨和自责中,从前犯下的错是他不愿想起也从不曾忘却的梦魇。
  父亲去世后,阿米尔接到老朋友拉辛汗的电话,告知他有一条“通往好人的路”,也由此知道了一个惊天秘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个兄弟,战乱时为他看守老宅,被塔利班枪杀了。
  为了赎少年时犯下的错,阿米尔终于勇敢起来,只身回到阿富汗,进入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从旧仇人阿塞夫手中,拼命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救出,将他带回美国收养,并向人们公开他的身份,用对他加倍的爱来弥补曾经对哈桑的亏欠。
  故事围绕阿米尔少年时如何背叛朋友、成年后如何救赎自己展开,讴歌善良、忠诚、勇敢等高贵品质,也不回避人性中的恶和不完美。
  阿米尔犯错的根源是他的自私懦弱,他背叛了哈桑,也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所以充满负罪感,既无法面对哈桑,也无法面对自己,于是设计将哈桑赶出家门,以为见不到哈桑就能忘记自己犯下的错;逃离到美国生活,以为内心的自责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慢慢消失。事实上这种自我逃避并没让他好过,因为“未曾赎还的罪行”无法被埋葬,“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折磨他的内心。
  阿米尔婚后夫妻恩爱,但一直没有孩子,他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上天的惩罚,他罪有应得;被阿塞夫打断肋骨,生命危在旦夕,他却感到无比的放松和快乐,26年前他就希望能被哈桑打一顿,现在他的“心病”痊愈了;受了刺激的索拉博来到美国后沉默寡言,难得有表情,他理解、接受并愿意“等待”,陪他放风筝,为他追风筝,为他嘴角一抹几乎看不到的微笑而欣喜,发自内心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那是哈桑曾经对他的情谊。
  世事轮回,20多年前起自风筝的那个故事,因为又一次放风筝而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阿米尔重新看到希望,并因终于实现自我救赎而内心坦然。
  小说中,阿米尔的爸爸是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在外人看来,这个爸爸很“了不起”,事业成功、正义勇敢,能徒手杀熊,逃难时为了保护同行妇女敢大骂俄国兵。到后来才知道,他也有不愿让人知道的过去,年轻时跟仆人的妻子有了私生子,又因声名地位,不能公开。他教导阿米尔不要说谎,自己却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盗窃”了阿里的尊严、盗窃了两个儿子知道真相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自私和隐瞒直接导致了两个儿子之间的悲剧。
  因为有愧疚,所以他记得哈桑的生日,给哈桑买礼物、治兔唇,外出玩时带着哈桑。他在阿米尔提出想让哈桑离开时大怒,在哈桑离开时放声痛哭,在美国庆祝阿米尔毕业时不由自主地说“要是哈桑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他的心里有太多想念和煎熬,他建孤儿院、乐善好施,做很多好事,成为人们眼中值得尊重的人,其实都是在救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但终归是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带着永远的秘密和遗憾客死异乡。
  这个始终以勇敢示人、其实也自私怯懦的爸爸,若泉下有知,应该会为他那个始终怯懦、终于勇敢的儿子骄傲吧,他一直恨铁不成钢的儿子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担责。
  人性并不完美,但本性是善良的,这种善良,能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责任,让世界有错误也有原谅,有背叛也有救赎,有受伤也有治愈,仍然充满希望。(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