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你知道安全生产6600天有多久吗?是18年、158400小时、9504000分钟。能够年复一年实现长周期生产安全的浙江宁海电厂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管理之道与文化基因呢。让我们一探——
宁电之安
本报通讯员 董廷廷

  守牢底线 打造本质安全企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宁海电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到应急预案、安全培训,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和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这套体系确保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
  每走进一间办公室,办公桌面上都会摆放着一个小小的安全环保责任牌,岗位安全环保职责明明白白,时刻警醒着每个人肩上的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该厂以责任到位推动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覆盖全员、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同时,建立健全安委会、安健环监督网、安全生产保障网,通过召开月度安健环例会,分析、回顾、部署、落实安健环重点工作。
  1月26日,该厂安全生产6600天当日,生产经营一体化早会上,副总经理卢勇振说道:“我们现场有大量的高中风险作业,B101现场脚手架已经开始搭设,冷却塔去工业化改造工程等作业正在进行中,我们要发挥内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作用,掌握现场作业情况,管控好安全风险,堵住安全漏洞。”
  在这里,安全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贯穿于整个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上,该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安全答卷。
  去年年初,该厂获评集团首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是集团唯一获此殊荣的火电企业。想要达到标杆要求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切只为“安全生产”这四个字。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范围广、标准多、要求高,该厂党委立足现实,持之不懈抓安全生产标准化,由时任安全总监邓晓峰牵头,用整整20天时间吸收消化标准与现行差异,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时4个月查摆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原因,树立一次通过验评的高标准意识,加班加点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生产特点,施行“一企一策”,分解7个重要节点、八方面25项重点工作,动态推进标准化建设进程,以“任务上墙,挂图作战,量化推进”的管理方式,开展管理专项督查和现场专项督查,对16个管理规范开展情况督查梳理,使物、人、环、管四大要素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实现安全绩效向卓越方向迈进,国能经验、国能样板传播得更远。
  生产现场干净整洁,即使走在卸煤码头、储煤仓,也丝毫没有尘土飞扬。来该厂参观交流的行业内外人员毫不吝啬地称赞:“你们电厂太干净了,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发电厂,管理水平很高!”
  获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十周年以上优秀单位”称号,1号机、2号机均实现连续10年以上零非停……宁电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安全生产的真谛。
  创新驱动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怎么才能为安全“加锁”,为人员“减负”?邓建国创新工作室做到了。提到邓建国创新工作室,该厂员工都不陌生。这个团队以现场实际难题为导向,哪个设备还能改造创新他就干,哪个数据平台可以再优化更方便智能他就做,只要能解决生产难点痛点问题的,他挖空心思也要干到底。中国工业市场协会创新工匠提名、省部属企事业能工巧匠、先进操作法命名等等荣誉都被这个团队收入囊中。
  “咱们正打造智慧电厂、数字化电厂,但是3号圆形煤场还只能依靠人工巡检排查,没办法提前诊断设备故障,我们得想办法开发一个智能运维平台。”邓建国创新工作室内,大家正在进行头脑风暴,就现场存在问题说看法、讲措施,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现场安全保障能力。
  “上位机报3号取料机链轮左右侧轴承温度对比超温报警,现场测量链轮左侧温度36摄氏度,右侧温度24摄氏度,链轮左侧轴承有磨损现象,为避免设备缺陷进一步恶化,需停机对链轮进行检修。”去年6月6日,智能预警平台发出这样的预警,维护人员及时检修,成功消除了一起设备隐患,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创新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浇灌发芽,让想法变成现实。
  该厂不断孵化创新成果,“中心集电器及其检测系统”能够远程全天候在线监测动力滑环的运行温度,预防因碳刷接触不良产生高温引起事故,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期滚轴筛改造换型为梳式摆动筛”项目有效治理筛煤机因受粘煤缠身的“逢粘必堵”痼疾,保障二期百万机组稳定供煤。“煤水处理改造项目”彻底消除现有沉煤池因库容不足问题导致煤污水外溢的风险,实现含煤废水处理和煤泥压滤系统一体化自动运行……此外,二期圆形煤场堆取料机操作模式优化、输煤系统皮带机落煤管堵煤保护装置优化、卸船机司机室防碰撞装置优化等种种项目都解决了生产瓶颈难题。现场设备安全稳定了,员工的心也就放宽了。
  文化引领 传承“安全第一”基因
  安全第一,是渗透到宁电人骨子里的基因。
  “如果非要讲安全生产,不能只讲现场安全,我们同样注重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提升,就像我们‘安全生产月’的时候,到处是宣传横幅,电子大屏幕上播放的都是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大讲堂、我是安全员等等活动丰富多样,无时无刻提醒着大家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该厂安健环监察部副主任、工程师张自贵说道。
  多年来,该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提出安全建议和改进意见,让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守护者。每年年初,员工的身心健康就被早早提上日程,该厂定期组织体检和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该厂不断做足新文章。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是该厂开展的一项成效显著的活动,“三层促学”“学查评做”“安全课题周”等活动大受员工好评,形成了时时学安规、天天讲案例、周周学通报的习惯,营造人人重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学、查、评、做”四步走活动,各专业围绕班组、员工岗位的生产和安全实际情况,学安规、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员工主动查找现场和岗位存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可行性预防措施;对前一段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及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发挥有经验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先观摩学习再实际动手操作,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多形式多角度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从被动防范向主动管理、主动安全转变的良好态势。
  作为沿海发电厂,防汛防台是每年夏秋季节的常态化动作。为进一步提高应对防汛防台应急抢险的组织调度、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该厂每年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全厂停电等多样化应急演练,邀请行业专家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授课,为员工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员工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力量,“安全第一”在这里不仅仅是深入脑海的一句口号,更是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该厂不断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