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意味着发展机遇,昭示着发展潜力,是企业抢占先机、制胜未来的突破口。胜利能源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创效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劳模、央企劳模、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改革的示范领军作用,加快锻造创新能力,推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火燎原
——胜利能源公司创新驱动铺就矿山智慧路

本报通讯员 李广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如何大力实施创新创效,将智能化、数字化引入,实现减轻人员作业风险、提高设备维修效率,一直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维保过程中的难题痛点。
  胜利能源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创效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劳模、央企劳模、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改革的示范领军作用,通过以科技为引擎构建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张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张志文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园地为科技创新项目的孵化中心,加快锻造创新能力,推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管理创新 加速“四化”建设
  “新”,意味着发展机遇,昭示着发展潜力,是企业抢占先机、制胜未来的突破口。公司统筹协调生产智能化、数据标准化、网络高效化、管理智慧化“四化”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全速推进智能化建设,总体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级验收,露天矿、选煤厂达到集团中级水平,获得集团专项奖励220万元,“5G+无人驾驶”“ERP设备模块与自建系统的深度集成应用”等13个建设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
  “在设备智能化、维修自动化的过程中,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与日常运维数据各系统相互独立,形成数据孤岛,不利于扩展数据价值。”公司设备维修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以设备管理为例,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设备管理连接着生产效率、提质增效、成本控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因素。公司设备维修中心积极寻求技术合作,突破发展瓶颈,通过资料调研、厂家座谈、外出培训、基层技术交流,将各个智能化平台的数据与ERP设备模块进行深度集成应用,形成了互联互通、数据实时传输,以及汇总总成件的运行监测、大修立项、过程实施、验收评价、上机跟踪、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统计系统,实现了一线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强化ERP设备模块在现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有效降低现有系统收录录入数据量,进一步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公司申报的《基于设备状态监测的ERP各模块数据联动》在“国家能源杯”智能建设技能大赛——一体化集中管控(ERP)创新创效大赛中获得ERP创新创效大赛优秀奖;申报的《矿用卡车实时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修系统技术规范》《矿用卡车实时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修系统技术规范》被列为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制订计划项目,为公司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方欣创新工作室成员总结近年来电铲维修经验,通过全员维护、计划维修、预防检查、专家会诊的“维修四步要素法”,打造新型电铲维保模式,以“明确分工、检修分离、人在则修、人走生产”的维修措施,使现场组织效率显著提高。
  2023年5月,1106#电铲报中央枢轴断裂故障,需要更换。这类故障在全国还属首例。在没有相关维修案例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设备维修中心通过创新中央枢轴更换工艺,较传统模式工期提前15天完成,节省人工工时数超过600小时。在优化维修作业流程后,更换铲斗、回转立轴、提斗绳等部件平均效率均创历年新高。采掘设备6台电铲突破8000小时,故障总时长较2022年降低47.4%,创新成果转化硕果盈枝。
  实现智能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
  “咱们这两年增加了50台设备,每个月汇总的机电报表数据太多了,而且需要上设备查看,难免会有漏下的和数据不准的。”这是去年以前,技术人员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面对千难万险,唯有自立自强。公司组建科技创新柔性研发中心,将多项“急、难、愁、盼”事列为专项问题,通过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应用,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引领驱动能力。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传统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利用先进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产储装运”过程逐步智能化、自动化、少人化。
  在工程设备状态监测中,公司利用“可视化标准维修工艺”“发动机故障预警”监测手段,科学分析与评估设备状态,指导现场精准维修,将工程设备液压油更换周期延至3000小时。在矿用卡车状态监测中,通过建立在实时监测数据、数据模型与预知维修模型基础上的220T卡车实时状态监测预警系统,对车辆发动机、底盘、线控数据进行实时数据监测,采用基于威布尔比例风险和多项设备劣化度评价等模型,实现了卡车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故障预判。
  220吨矿用卡车电动轮主机架因设备逐渐老化,经常出现开裂,已经成为制约卡车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合力攻关、多测多验,高标准、快节奏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利用银粉涂层裂纹传感器研制了“卡车电动轮主机架监测装置”,做到在不拆解电动轮的前提下实现对电动轮主机架容易开裂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既避免了大型安全故障的发生,更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
  培养科技人才 积蓄创新动力
  创新驱动关键在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公司基于集团统一数据标准搭建数据融合平台,打破信息交互壁垒,达到各业务数据互通共享、统一出口标准,实现生产运营数据具备清洗、聚合、分析能力。深化数字转型升级,招聘、培养一支懂数据、用数据、管数据设备智能监测维保队伍,通过数据指导维修生产,实现设备的预知维修,增强设备保障效能,以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调动广大人才科技创新积极性,提供科技创新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欢。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公司注重职工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为职工创造外出培训和技术交流的机会,扩展职工创新思路,了解国内和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水平,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成立科技创新柔性小组,群策群力,加速创新要素聚集,为有想法、有能力、能干事的广大青年职工提供科技创新平台。
  公司始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技术交流培训工作,与国内外58家设备制造、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等企业和当地高校陆续开展交流创新合作,为人才积蓄提供了培养温床,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搭建职工与设备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让工作中的疑难杂症问题得以解决,让基层人员及时了解、掌握行业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创新引领矿山发展,科技铸就区域一流。胜利能源公司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紧盯智能化建设目标,构建广联结、多应用、智慧化综合系统,实现采煤生产系统综合调度、一体化集中监测和多环节融合联动,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跨越迈进。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