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一线故事
一场“破冰”接力
本报特约记者 刘纪征
  1月17日,山东临沂地区出现零下1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16时22分,一声刺耳的报警声响彻山东费县公司集控室,经检查发现是1A磨下煤管出现堵塞,造成1A磨煤机堵煤。紧接着,断煤信号接连响起,1D、1F磨相继堵煤,严重威胁机组正常运行,给供电、供热的安全带来巨大考验。
  险情就是命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到当值值长汇报后,迅速赶往现场,并第一时间召集设备维护部、安全环保部、发电运行部所有抢修力量,部署并指导抢修工作。
  接到命令,运行人员立刻拿起工具奔赴“战场”,在值长组织带领下,其他部门人员也相继加入抢险战役。然而来煤温度过低,大家刚刚将下煤管疏通,可没几分钟就又堵了。看着光字牌上时有时无的断煤信号,运行人员观察着锅炉燃烧到制粉系统的每个细微变化,并冷静地做出相应调整。但是,越来越低的煤位让在场每个人的心一直往下沉,2米、1.5米、1.3米、1米……操作盘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按照锅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值班安排,担负当日抢险任务的主力队伍是锅炉专业,其他各部门的值班人员负责支援协助。寒风呼啸,镐起落煤、锤下冰破、锹动煤流。当大家干得起劲之时,另一支小分队闻讯而来。
  “你们怎么来了?”锅炉专业主管赵永设问道。
  “几处缺陷处理完了,听说有‘破冰行动’,我就把人都带来了。”汽机专业班长刘琨答道。
  刘琨挽起袖口,拿起铁锤。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在最短的时间将堵塞的下煤管疏通。
  寒风钻透了衣服,手脚都被冻得麻木,煤尘像油彩一样涂抹在每个人脸上,大家顾不及这些,一刻也不停歇。
  从16时到21时,2号炉共堵煤十余次,参战员工苦战5个多小时,最终控制了粉位下降趋势,保障了机组安全。
  就在“阴云”刚刚飘过,大家的疲惫还来不及缓解之际,得知1号机组小机冲转,设备维护部汽机专业、锅炉专业、发电运行部值班人员毫不犹豫再次奔赴现场……
  当任务圆满完成时,天色早已暗了下来,只见满脸疲倦的抢修员工搭肩而行,他们的心早已紧紧连在一起。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0 国能宁夏煤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