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作为国内首个中法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东台海上风电场犹如一张耀眼名片,为盐城这座被誉为中国“海上新能源第一城”的发展提供着稳定可靠的绿电支撑。
继东台四期项目荣膺“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后,东台五期项目于去年底摘得“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
“双优”加持,风光无限。在“创一流、争先锋”的目标引领下,江苏分公司专心致志铸精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能源央企的使命担当。
“作为新能源企业,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将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打造成‘国优’精品工程,更是要通过建设这座高质量的风电场,使其成为后续海上工程建设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江苏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怀地说道。
然而,工程“创优”绝非朝夕之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海上风电成为“风电兵家”的必争之地。若想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赢得胜利,必须在创新上找到方向、在技术上打破瓶颈、在降本上实现突破。
该公司坚持把创新发展理念摆在第一位,确立了工程“创优”才是破解系列难题法宝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向日葵QC小组”“骐骥QC小组”和“大风车QC小组”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工作团队,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向日葵QC小组”以“降低光伏组件故障处理时间”课题为抓手,通过汇流箱技改,在线实时监测各支路电流、电压等电气参数,实现故障精准定位,将单次故障处理耗时从17.35小时降低至4.51小时;“骐骥QC小组”积极研究“海上风电机组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模块的开发”课题,开创了风电行业内应用先例,成功解决了海上风电直流系统恢复困难问题,形成了两项企业标准;“大风车QC小组”着力推进“降低华锐风机齿轮箱油温高异常率”课题,成功将齿轮箱油温正常的风机占比从54%提升到93%,油温平均下降2.43℃,有效降低了由于齿轮箱油温高引起的停机率,减少了约3.8%的损失电量。
与此同时,公司党委通过“点”上切入、“线”上联系、“面”上引领,实现以党建高质量进行“创优”。
“点”上切入,发挥模范作用,公司党委聚焦建设中的急、难、险、重、新等关键任务和关键环节,成立了设备催交、桩基施工、风机吊装、安装调试等工作组,分派专人驻守现场船机协调、设备催缴盯办、物资供应保障。同时,与参建各方和供应商建立高效协调沟通机制,深层次解决项目建设的“难点”和“堵点”,全力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衔接、快速推进。
“线”上联系,筑牢战斗堡垒,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推进支部建设与工程建设互融互促,同施工单位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树牢“共同目标、共克难关、共供资源、共建党建”的工作意识,高质量完成了合理优化招标方案、积极开展设计优化、创新实施海缆交越、船舶改造创新融合、自主监控助力监管等重点、难点工作,联合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面”上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公司党委全面发挥“把、管、保”作用,严密掌控桩基施工、风机吊装、海缆敷设、电气调试等作业面进度,提前预判锁定船机资源,克服了施工地形复杂、高滩面机位多、主机供货滞后、台风寒潮频发、工程点多面广、海缆交付拖延、海事监管趋严、渔民蓄意阻工等困难,高效推进了海缆敷设、风机消缺、动静调试、耐压试验等工作。通过优化方案、细化方法、落实责任、紧盯进度等措施,解决了系列制约工程进展的瓶颈问题,为决胜并网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胜于言,事成于做。工程建设期间,公司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持“加法减法”同时做,通过科学严密的组织、高效严谨的管控,实现安全、质量、进度的有机统一。
思想意志上做减法,各参建单位紧紧咬定创优的目标,克服自然条件差、工期计划紧等困难,携手并肩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在技术路线的选定、设备采购、施工全过程精心策划和组织上,坚持高标准、严措施,为东台四期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五期项目摘得“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策略措施上用加法,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整机设备,各参建单位全部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技术交底等制度,狠抓重要部位、主要流程、关键工序等,工程质量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高水平、高标准通过了达标投产验收,被第三方评价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
志合方能越山海,梦耕才可生光辉。在新征程中,江苏分公司不惧“险滩激流”、勇破“瓶颈藩篱”,创优之路虽漫,却行则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