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党强身治病、强健肌体的锐利武器。
民主(组织)生活会的初衷就是充分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有效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战斗力与凝聚力。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个别党员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非但没能刀口向内,反而怕得罪人,绕弯子、兜圈子,不愿正视问题真正“亮剑”,总是找一些“不碍大体”“不伤颜面”“无关痛痒”的共性问题敷衍应付;有的则通过一些无伤大雅、轻描淡写的,诸如“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干劲不强”之类含糊其辞的抽象词汇蒙混过关,最终把相互批评搞得一团和气。如此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但起不到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目的,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党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度自觉,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
勇于批评、善于批评是一种担当,不仅可以帮助别人有所收获,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素养,这是共同进步的好事。善意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助同志的善举,得到的将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虚心地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展示的是自己的宽广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也将会是自己的进步和同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内外兼治则药到病除。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服下这剂扶正的“内服药”、贴上这贴祛邪的“外敷药”,真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