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982年投产的山区老水电厂,3台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老式机组,几代“南电人”风雨无阻地安全生产探索,全厂职工7300多天“各司其职”地坚守。2023年12月31日,四川公司南桠河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216亿千瓦时,为区域建设发展生产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科技投入 实现设备更新
1982年投产的电厂,相比较现代化水电企业,存在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偏低等“不足”,“南电人”深深意识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走技改检修“强身”之路,才能强基固本,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设备保障。
“资金哪怕再紧张,也得先保住南桠河电厂设备改造、机组检修的钱。”
“人手哪怕再少,我们加班加点要优质完成机组检修、设备技改等工作任务。”
……
这是各种会议上的安全生产主旋律。该厂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作按轻重缓急逐年展开,一步一步实施了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发电机定转子改造、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闸首自动化改造等100多项设备系统改造,使3台老机组焕发出新活力。
“南电人”为了论证一个数据,调试一组接线,他们顾不上吃饭、错过下班回家的通勤车,使设备可靠性大大提高,自动化水平也逐年提升。“南电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设备”,非常重视日常的设备管理、定检和维护,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水平。
在2023年迎峰度冬来临前,该厂针对机组距离上次检修的工况实际,集中开展了2号机组B修、2号主变及南棉线停电检修预试、3号机组调速器和励磁系统检修项目,以“检修工序管理卡”和“W、H质量控制点”验收方式,保障检修项目高质量完工,进一步完成了设备更新、技改升级,使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设备消缺率达100%。
2023年年底,南桠河电厂通过集团公司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验评,山区老水电厂通过励精图治,实现技改升级,在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道路迈上新的里程碑。
建章立制 夯实安全根基
随着设备可靠性大大提高,该厂逐步与现代化水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对标接轨,对照集团、四川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该厂先后制定、修编了《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实施细则》《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等100余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确保对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到位,按照“规范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思路,该厂通过流程再造、合规梳理,新制定生产类表单200余个,安全类表单200余个,涵盖了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开展安全大考试、大检查、大整改、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安全生产活动,强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我们运用4M屏障理论,厘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环境、安全与设备、安全与管理、安全与人员’纵横关系,制定关联节点,画好安全网络矩阵,找准安全利剑、生产之盾的切入点,按‘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确保各重大、复杂项目实现一次性启动成功……”该厂安监部负责人管永介绍说。
为有效落实生产工作中的安全过程管控,该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每年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领导班子、监管部门、班组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奖惩考核。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例会,将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周,确保安全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分别利用每年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和汛前安全大检查的时机,以领导成员与生产部门结对子、同检查同考核等方式,对全厂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集中整治和复盘销号。
近两年以来,该厂建立涵盖各类风险的数据库,相继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高处坠落等各类专项检查,定期完成整改项目166项,夯实安全生产根基,护航企业安全生产行稳致远。
文化积淀 形成安全“习惯”
“今天机组检修,在你负责的工作面,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高空作业的时候,安全帽、安全绳、安全措施、安全互保,一样都不能少……”这是每天工作开工前,现场必须进行的安全交底和确认。
多年的安全生产探索,让该厂管理层形成一个共识:只有职工将安全当成一种责任、一种文化时,才会将安全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自此,厂里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统筹安排,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引导职工用敬畏的心态、爱家的情感关注安全、规范行为,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安全技能。
近年来,该厂坚持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劳动互保”“青年安全监督岗”等活动,还通过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安全大讨论等方式,全面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的浓厚氛围,让职工自觉把安全当成最重要的事,让安全文化渗透为职工的行为习惯和共同追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守土尽责的“南电人”站在全新的起点,精益运维、久久为功、多发稳供,用更持久的安全生产照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