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钢轨上的温度与绿意
——神朔公司朱盖塔站书写能源保供的“另一种担当”
本报通讯员 冯江舟
2025年11月26日
字数:2373
版次:03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包神铁路神朔公司朱盖塔站的钢轨不仅承载着“西煤东运”的能源使命,更串联起社会责任的温度与绿色发展的底色。从救助受伤的猫头鹰到为留守儿童送去书籍,从创新抑尘技术到联动村民守护铁路安全,这座全国最大的横列式单场万吨编组站,将社会责任与绿色理念融入每一趟列车编组、每一次作业细节,让乌金运输之路既高效通畅,又充满温情与绿意。

  以善举传递铁路温度

  “这些书能让娃们看到更远的世界。”今年5月20日,朱盖塔站90后党员郭贝扛着装满图书的纸箱,走进包头市第二中学河东分校。这所城乡交界的学校里,多数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或留守儿童,破旧的课桌上,孩子们正专注地翻阅着郭贝和同事们捐赠的200余册图书——从科普百科到经典名著,每一本书都夹着手写的祝福卡片。
  这只是“小水滴”志愿服务队的寻常一幕。2018年,由郭贝发起的这支队伍,至今已组织460次公益活动,足迹遍布敬老院、福利院和偏远村庄。在朱盖塔村敬老院,85岁的雷桂梅老人总能准确说出郭贝的到访时间:“小郭每次来都带着暖宝宝护膝,比亲人还上心。”去年寒冬,得知同事蒋仁祥家人接连患病,郭贝夫妇第一时间组织捐款3万余元,个人还额外捐助2000元,用实际行动诠释“铁路一家亲”。
  更令人动容的是车站对生命的守护。今年9月17日,外勤助理值班员艾国方在线路旁发现一只翅膀带伤的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立即上报,值班站长驱车将其送往孙家岔镇派出所,看着民警联系专业救助机构,大家才松了口气。“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们的责任。”艾国方的话,道出了朱盖塔站职工对生态的敬畏,也让能源保供的钢铁叙事,多了份柔软的生态温度。

  以智慧守护黄土蓝天

  “以前隧道清煤粉,一趟下来浑身黑灰,现在机械臂一伸,又快又干净。”“以前隧道一年要清104次煤粉,现在两年清3次就够了……”站区职工的感慨,道出了朱盖塔站绿色运输的变革。
  2025年,神朔公司建设装车专用线,大力推进“一箱到底”的封闭运输模式和专用线标准化建设,仅龙华专用线的煤尘治理“十大标准”,就实现年节省煤炭损耗及清理费约1500万元,相当于减少近千吨煤炭浪费。同时,车站升级投用智能抑尘喷洒系统——红外感应精准控制喷洒范围,抑尘剂用量比传统方式减少30%,煤尘逸散量大幅下降,沿线村民再也不用为“黑煤灰”发愁。
  在装车专用线的抑尘车间,15立方米储液罐、带电伴热操作台、黏度测试仪一应俱全,三套摆臂式喷洒设备按标准作业,确保煤炭装车后“结壳不扬尘”。自动采制样机高效运转,“可视化龙门架”实时监控装载状态,每一个细节都透着“降本增效、绿色节能”的理念。外勤货运员李师傅拿着《货装作业卡控清单》,逐一核对抑尘剂配比:“以前凭经验喷,现在按标准来,既环保又安全。”
  隧道扬尘监测平台的128个点位,更是24小时守护着蓝天。一旦粉尘浓度超标,系统立即触发预警,检修人员迅速到位处置。“现在隧道粉尘浓度下降70%,我们清煤粉的次数也少多了。”桥隧工苏星指着隧道内的智能监测屏,脸上满是自豪。这些举措不仅让朱盖塔站荣获陕西省“健康企业优秀案例”,更让能源保供与生态保护实现了“双赢”。
  如今,机械化作业+抑尘技术,让隧道内的钢轨始终锃亮,周边植被也渐渐多了起来。目前,龙华、伟华等“金牌标准化专用线”的经验已在全线推广,更多专用线正朝着“低损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目标迈进,为绿色保供注入持久动力。

  以合力编织防护网络

  “婶子,这雨伞上的标语您记牢:‘铁轨旁边不盖房,地界清楚心不慌’。”今年4月,朱盖塔站“春耕护路先锋队”的宣传员小张,将印着安全标语的雨伞递到72岁的李奶奶手中。此时的陕北正值春耕,地膜漂浮、秸秆焚烧等隐患增多,9名宣传员组成的小队,正用“流动课堂+入户宣讲+场景模拟”的方式,为沿线20余个村庄织密安全网。
  在大柳塔镇集市,宣传车化身“移动广播站”,循环播放《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展板上“秸秆自燃逼停列车”的案例照片,让村民王大爷恍然大悟:“原来烧秸秆也会影响火车!”针对15户养殖户,宣传员带着测距仪上门,测量圈舍与铁路的安全距离,赠送反光警示条:“晚上火车能提前看到牲畜,避免出事。”
  校园里的“小小护路员”活动更显用心。在孙家岔镇幼儿园,宣传员用动画演示铁路道口通行规则,孩子们穿着迷你安全背心,模拟“一站二看三通过”的场景。“我要告诉爸爸,不能翻越铁路护栏!”大班学生张明轩举着漫画宣传单,认真的模样让安全理念在童趣中扎根。如今,沿线4所学校已将铁路安全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持续发酵,30余名村民还报名加入“护路先锋岗”,每周巡查铁路沿线,让安全不再是铁路人的“独角戏”。
  “多亏提前定了‘汛期互助约’,不然这线路就危险了!”今年7月,陕北遭遇暴雨,朱盖塔站刘家沟机走线挡墙泥沙滑落。现场负责人一声呼喊,10分钟左右,提前协调的村民带着铁锹赶来,与铁路职工一起开挖导流壕,4小时就筑起20米长的防护墙。这种“企地联防”的模式,正是车站区域联动的生动写照。
  平日里,朱盖塔站与地方政府的协作同样紧密。针对铁路用地保护,车站联合孙家岔镇政府开展“严守土地红线”宣传,用“一户一档案”管理重点家庭,独居老人、养殖户等群体被特别标注,宣传员用当地方言讲解政策,72岁的李奶奶把“安全联系卡”贴在灶台旁,“有事打电话,方便!”
  更创新的是“积分兑换”制度——村民发现轻飘物、护网破损等隐患并上报,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截至今年10月,已通过该机制消除12处安全隐患。“铁路安全靠大家,我们也想出份力。”村民王大爷拿着积分兑换的米面油,笑得格外开心。这种“你护我通行,我助你生活”的联动,让企地关系如黄土高原的红柳般紧密相依。
  当夕阳为朱盖塔站的钢轨镀上金边,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驶向远方,它们带走的是能源,留下的是温暖与绿意。朱盖塔站以“有温度、有担当”的实践,让社会责任与绿色发展成为能源保供的鲜明底色,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下“另一种担当”。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