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三江明珠”下孕育新希望
——双鸭山电厂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田磊
2025年10月23日
字数:2052
版次:02
  曾是新中国“功勋电厂”的黑龙江双鸭山电厂,成立41年来累计发电量超1600亿千瓦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强劲动力。如今,面对环保压力与市场冲击的双重挑战,这座“煤电巨人”正加速变革,完成了从“能源供应者”到“综合能源企业”的身份跨越。这场变革既是技术与业态的革新,更是关乎生存发展的自我革命。
  在工业发展的黄金年代,高耸烟囱喷出的白色水汽,是工业文明的骄傲象征。双鸭山电厂老一代电力人,凭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电厂成为这座煤城的骄傲。
  “刚进厂时,上下班的路上都是同事,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已在电厂工作30年的党建部主任黄学明回忆道。2008年,该厂6台机组同时运行,成为东北区域最大火电厂,企业发展迎来巅峰时刻。
  然而,进入新时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力市场化改革也不断深化。这座曾经的“城市名片”,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转型探路破万难

  转型,绝非坦途。对于双鸭山电厂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老厂而言,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巨大的阵痛与抉择。彻底关停还是就地改造?固守传统火电,还是大胆拥抱新能源?庞大的既有资产、千余名职工的生计、复杂的技术改造难题,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
  面对挑战,双鸭山电厂明确了“强而优、绿色低碳、市场化”的转型方向,全力推进电力建设、供热拓展与新能源融合的发展思路。目前,18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已投入运营,宝山80兆瓦光伏复合发电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节约标煤超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万吨。
  如今走进厂区,“新旧交融”的景象扑面而来:传统生产区旁,崭新的智能化集控中心和光伏阵列拔地而起;外表陈旧的培训大楼里,安装了最先进的VR沉浸式培训设备;办公楼走廊重新铺设、墙面翻新,厂区道路修复一新,处处焕发出现代化气息。

   焕发机组新活力

  电力保供责任重于泰山。双鸭山电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深化与电网协同联动,精准调度,深挖机组潜能,实现发电量历史性突破。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厂发电量接连攀升,月度发电量分别达到5.5亿千瓦时和5.8亿千瓦时,创下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以稳定可靠的电力输出,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在保供的同时,该厂深挖内部潜力,向技术创新要效益。通过创新褐煤掺烧机制,经济煤种占比大幅提升至45%,每年掺烧褐煤超100万吨,节约燃料成本逾4000万元,实现综合运营成本的显著压降。
  创新的脚步并未停歇。10月,该厂启动5号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项目投运后,预计可降低供电煤耗6.67克/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3万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正如生产部副主任陈广勇所言:“一系列技术改造让机组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企业走好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基石。今年,该厂倾力打造智慧VR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推动传统安全教育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特种作业防护、应急急救实操等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为职工提供可视、可感、可交互的沉浸式培训。这种有趣又有科技感的模式,极大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让安全知识在“游戏”中入脑入心。截至目前,该厂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8000天,刷新长周期安全运行纪录,为企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人才驱动谋新生

  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问题,成为双鸭山电厂转型期间面临的核心人力资源挑战。多年来,该厂深耕人才培养,通过“三改四定”、自然减员和人员分流等方式,逐步优化人员结构,不仅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还为周边新建电厂输送了充足的人员支持和技术力量。
  双鸭山电厂不断加强职工培训,推动老职工技能升级转型,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劳模贾明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成长的“练兵场”,学员在此学技术、强技能,快速成长为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2021年入职的初子健,从生产一线干起,历经巡检员、操作员等岗位历练,如今已成为600兆瓦集控运行机组长。他在运行部发电专业的阶段性测试中多次名列前茅,2022年、2024年两度获评该厂“优秀青年标兵”称号,2025年又获评黑龙江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快速成长,是电厂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缩影,而企业提供的充足岗位,也为年轻人拓宽了晋升渠道。
  2023年大学毕业的杨子扬,入职后被分配到财务部,同时兼任企业文化展厅讲解员。谈及未来,杨子扬说:“刚来厂里时觉得有些荒凉,但看到电厂这两年的发展变化,我相信它的明天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这种新老交替、传承创新的局面,让双鸭山电厂不仅实现了设备技术的“硬”升级,更完成了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软”新生。
  双鸭山电厂办公楼对面的“三江明珠”雕像,是为纪念建厂30周年而矗立的标志性景观。雕像基座上镌刻着:“三江腹地,神鸭矗立;明珠璀璨,三十春秋;科学管理,和谐发展;追求卓越,永创一流。”这是老一辈电力人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期双鸭山电厂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双鸭山电厂已从连续6年亏损实现连续2年盈利,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展望未来,该厂的“新生”远不止于自身的提质增效,一系列举措正在推动电厂从孤立的能源生产点,加速重塑为综合产业共生经济圈,向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