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马鞍山电厂:“热”力全开温暖诗城

本报通讯员 申喜德 朱伯羽
2025年10月20日
字数:2600
版次:03
  天气渐添凉意的诗城大地,一条条供热管网如脉络般弯曲延伸,串联起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家级慈湖高新园区的中小企业,汇聚成强劲的发展动能;一辆辆满载热水的车辆穿梭于城市街巷,按时将温暖送达,让诗城百姓尽享休闲舒适时光。
  作为马鞍山市核心工业热源供给主体,安徽公司马鞍山电厂始终坚守发展初心,将产业转型锚定为“第一要务”,将绿色低碳确立为“第一路径”,将民生福祉视作“第一责任”,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耕园区服务,全面提升能源保供能力与综合服务质效,让“国能热力”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守护民生幸福的坚实后盾。

  多元筑基,锻造循环发展“新引擎”

  马鞍山电厂肩负着园区年均200吨/小时的大流量工业供汽重任,从这里输出的每一度热,都直接关系着园区企业的生产运转。
  自8月底供热管道改造项目开展以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焊花四溅照亮作业面,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进行管口对接与焊接操作。“这次改造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高温天气‘烤’验,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割管、配管,还要等管道完全冷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急。”汽机专业点检长陆杨穿梭在各个作业点,反复叮嘱技术要点与安全规范。
  为实现供热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马鞍山电厂坚持“防患于未然”,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对供热设施实施“冬病夏治”,构建起多元互补的供热供给体系。目前,一期低压供热管道已顺利接入,作为供热主系统的备用汽源,成为提升供热可靠性、扩大供热能力的关键支撑。
  回溯发展历程,从2001年助力丰原公司打造蒸汽供给基地,到2016年保障金星公司在园区顺利落户,再到如今为多家园区企业稳定供汽……20余年间,马鞍山电厂的供热能力已提升至300吨/小时,服务用热企业超15家,覆盖建材、造纸、医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曾经“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愿景,如今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变为现实,充足、稳定、优质、廉价的汽源,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的蒸汽供给,让园区的产业吸引力持续攀升。
  “通过集中供汽模式,不仅彻底解决了园区企业的用热难题,更打造了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园区供热座谈会上,慈湖高新区负责人对马鞍山电厂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电厂蒸汽的循环利用,既提升了供热效率、降低了产汽能耗,又替代了低效高耗的小锅炉,节约了燃料成本,有效推动园区实现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精益管理,铸就硬核竞争“新优势”

  面对“双碳”目标重塑能源格局的历史性变革,火电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阵痛。随着新型电力市场入市,煤电机组被要求最小技术出力需达到30%的硬性指标。这一政策直接压缩了供热机组的灵活性调节空间,导致机组频繁因政策考核承受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热力稳定供应、推动电力市场经营提质增效?成为马鞍山电厂年度经营分析会的核心议题。
  为破解发展难题,马鞍山电厂将“推动精益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突破口。“机组处于深度调峰工况时,供热量会受到限制,可一旦热负荷增大,又会影响机组顶峰供热能力。”运行部汽机高级主管徐超在提质增效分析会上说道,“在设备改造尚未启动前,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优化运行方式,是见效‘短平快’的举措。”
  打破思维定式,方能开辟新局。每天清晨6时,二期集控室已是人头攒动,徐超带领专项攻坚小组成员早早抵达岗位投入工作。在值长的精准调度下,攻关小组严格按照反复研讨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负荷平峰期的“窗口期”,突破传统操作局限,精细化调整供热参数。针对单机供热、双机供热等不同工况,攻坚系统开展运行数据采集、运行模式分析与实操测试,全面验证多种负荷下热电解耦策略的可行性与效率增益。最终,3号、4号机组调峰能力成功突破至额定负荷的30%,较此前40%负荷调峰水平提升25%,且在最低负荷下,机组始终保持100吨/小时的供热流量,供热温度稳定在375摄氏度以上,供热压力稳定在2.5兆帕。更关键的是,通过建立“供热—调峰”动态平衡模型,机组在极端调峰工况下,实现供热温度波动不超过±1.5摄氏度、压力波动不超过±0.05兆帕,全面保障热用户稳定用热,标志着机组在灵活性运行和能源高效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无论是供汽压力还是温度,现在‘国能热力’的蒸汽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眼下正是用热高峰,我们的生产线已经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在用户走访中,金星钛白公司生产负责人对“国能热力”的服务品质赞不绝口。这份认可,正是马鞍山电厂精益管理成效的生动体现。

  精细服务,织密民生幸福“保障网”

  在马鞍山电厂,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辆辆拉水车依次完成入磅、打水、出磅称重流程后,缓缓驶出物流大门,驶向市区各个角落,将热水精准配送到洗浴中心等场所,为市民生活注入“温暖动能”。
  随着群众对休闲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马鞍山市洗浴行业蓬勃发展,城市对热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正是敏锐洞察到这一民生需求,马鞍山电厂推出热水经营项目,为诗城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相关行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马鞍山市最重要的热源点,马鞍山电厂始终将“质量第一”视作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自热水销售项目运营以来,企业从优化人员配备、迭代更新设备、全面检修管网到精准调试系统,打出一套“保供稳价”组合拳,全力以赴守护民生温度。
  坚守契约精神,主动回应群众“呼声”。针对热水经销商集中反映的“水温不稳定、清水池水位不足,影响拉水效率”等问题,马鞍山电厂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利用销售淡季开展专项攻坚。截至目前,加装应急高位水箱、增配应急加热管等改造项目相继完工,显著提升了冬季用水高峰时期的热水供应可靠性。这一举措,不仅切实解决了用户的急难愁盼,更将服务的“温度”与“速度”落到了实处,赢得用户广泛认可。
  “热水供应关乎千家万户的温暖和民生福祉,保障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走访交流中,供热管理部主任杨明皓向经销商郑重承诺,“我们将持续聚焦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供热服务效能,用心守护城市的每一份温暖,践行‘万家温暖’的服务初心。”
  以市场为舵筑牢发展根基,以价值领航赢得未来先机。马鞍山电厂始终以最高标准把控服务质量,以最强措施保障能源供应。对内坚持发挥一体化运营优势,盘活各类资源,释放发展活力;对外坚守“服务至上”理念,以一流产品搭配一流服务,让每一位热用户都能感受到“国能热力”的真诚与担当,让群众的“呼声”化作满意的“掌声”。电厂正持续塑造“国能热力”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幸福贡献更多国能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