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作为“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的关键一环,神朔铁路自诞生起便锚定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使命,从初建时的单线通行到如今织就几十条股道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从手动扳道、人工调度的传统模式,到智能监测、自动化运维的现代化升级。每一次路网拓展、每一轮技术迭代,都是向“高效运输”的冲锋,更是与国家能源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能源动脉砺锋芒
——包神铁路神朔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任亚菲
2025年10月15日
字数:2539
版次:03
  党建之炬:能源动脉闪耀“铁军”光芒

  1996年7月,神朔铁路首列运煤列车的汽笛声划破陕北高原的天际。近30年壮阔发展图景中,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能源保供最前线高高飘扬。包神铁路神朔公司党委牢牢把握“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作为行动指南,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在“把方向”上,锚定国家能源保供战略,以绿色低碳与智能铁路深度融合为抓手,聚焦煤粉尘治理,落地国内首台隧道卸压整流装置,从源头防控列车隧道扬尘污染;推动煤棚全封闭、新建装车线筒仓化,构建全链条绿色运输体系。同时,牵头制定从“被动养护”到“主动防治”的转型规划,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紧扣能源大动脉畅通的核心使命。
  在“管大局”上,面对专用线标准化建设、站线扩容改造、“三改四”自动闭塞系统升级及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等关键难题,神朔公司党委直接挂帅成立专项专班,打破施工、运输、设备等部门壁垒,统筹技术、人力、资金资源集中攻坚,将“保供大局”贯穿于生产运营全链条。
  在“保落实”上,以“党建+保供”为抓手,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把设备养护精度、运输效率等指标纳入党员考核,通过“党委督责、支部履责、党员尽责”的闭环机制,加快神朔铁路安防视频监控等项目建设,引进全国首套钢轨探伤车探伤视觉辅助、变电所智能运维、货车智能监测预警及5G+重载铁路站场综合移动通信等系统,让党建力量成为破解保供难题、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力”。
  从纤弱到雄健,从缓慢到激昂,神朔公司持续为共和国经济血脉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这强劲的脉搏,是“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坚定实践,是“红色引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缩影,更是党建引领下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庄严宣告。

  使命之重:钢铁通道上的“保供”攻坚战

  面对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晋西山地的复杂地形、陕北地区的剧烈温差等重重考验,设备养护成了必须攻克的“保供关卡”。神朔铁路开通运营29年,随着年运量从75万吨跃升至近2.8亿吨,管内蛇口峁隧道病害愈发严重,出现裂缝、衬砌空洞、渗漏水等问题,直接威胁能源运输安全。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明确其作为保供主通道的关键地位,要求神朔公司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按“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制定并推进整治方案,全力守住电煤运输生命线。
  “保供”二字重千钧,容不得半分退缩。在面对最棘手的蛇口峁隧道渗漏水问题时,工作专班结合以往整治经验和国内先进工艺,摒弃“一刀切”的表面注胶方案,提出“封、堵、排”结合理念,实现分段式上下游全流程管控。
  “为了精准定位水源,专班成员雨后‘踏泥寻源’,通过生物荧光标记液结合钻孔钻探,定位地表水与裂隙水分布,封闭隧道顶部冲沟地表水;针对围岩裂隙水,按地质调整‘注胶+柔性防水’材料配比,用新型树脂将渗水堵于衬砌后,中断了对衬砌表面的持续侵蚀;再利用盲管导流将水排入两侧排水沟,并同步清理、修复破损排水沟,确保排水闭环,解决道床翻浆冒泥问题。”技术员邓少雄介绍道。
  如今,隧道内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实时追踪隐患,钢轨旁的传感器精准采集运行数据,曾经照亮作业路的手电筒,早已被自动化信号设备取代。从建设初期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高效保供”,神朔公司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使命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这条能源大动脉用改革打破困局,用攻坚守护畅通,不仅筑牢了国家能源保供的“钢铁屏障”,更让“敢闯敢试、真抓实干”的保供精神,在万里铁道线上代代传承。

  智慧之新:科技赋能锻造强健“肌体”

  当5G信号穿透神朔铁路的深山大隧,当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捕捉钢轨的细微震动,这条承载着国家能源保供使命的重载铁路,正以“数智基因”重塑筋骨,用科技创新为276公里的钢铁动脉,锻造出更加强健的“绿色肌体”。
  “过去隧道清煤粉,得靠人背着麻袋进洞,一趟下来浑身黑灰,还清不干净。”桥隧工苏星的回忆,道出了神朔铁路曾经的环保困境。2022年,随着首台隧道吸污车组在霍家梁隧道投入使用,机械臂精准清扫、负压系统高效集尘,不仅让煤粉清理由“人工作业”迈入“智能机械时代”,更让隧道粉尘浓度下降了70%。
  这只是神朔公司以科技赋能绿色运输的一个缩影。在煤炭装车环节,升级智能抑尘喷洒系统,通过红外感应精准控制喷洒范围和水量,煤尘逸散量较传统方式大大减少;在运输环节,创新推出“一箱到底”模式,煤炭从矿区到电厂全程封闭运输,沿线扬尘污染显著降低;在监测环节,搭建隧道扬尘环境监测平台,128个监测点位实时传输数据,一旦超标立即触发预警,确保环保措施“不打折扣”。这些科技赋能的务实举措,让神朔公司不仅守住了环保合规底线,更成为铁路行业绿色运输的“标杆样本”。2025年4月23日,斩获了陕西省首届“健康企业优秀案例”。
  近年来,神朔公司持续汇聚创新合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在重点项目攻坚上,完成“高精度铁路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等18项科技创新项目,参与编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方案,为重载铁路节能供能提供了“神朔方案”;在智能系统升级上,引进变电所智能运维、货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在安全生产上,以科技赋能标准化建设,通过智能监控、数据预警等手段,一级达标班组突破136个,运输安全与环保效能同步提升。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燕家塔站的行车室,站长张林正通过5G终端远程监控列车编组作业。屏幕上,车辆位置、道岔状态、人员动向实时更新,作业指令通过5G网络瞬间传达到现场。他说:“以前靠对讲机喊,指令传递慢还容易出错,现在5G+站场通信系统,协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这是神朔公司探索“5G+智慧重载铁路”的生动实践。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公司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铁路运输深度融合,搭建三级智能监测分析平台,实现从设备参数采集、异常识别到故障预测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不仅打破了传统铁路的信息“孤岛”,更在数智化转型中抢占先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起点,回望征途,筚路蓝缕、硕果盈枝;展望未来,这条承载新使命的钢铁动脉,必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党建引领、绿色赋能的昂扬姿态,于低碳发展征程中搏动出更加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