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新朔物流:织网拓源建“快车”
本报特约记者 王泓清 通讯员 宋天望
2025年10月15日
字数:2056
版次:02
  神州大地,车轮滚滚,在631公里的新朔铁路线上,每一列火车都承载着物流畅通与民生保障的重任。
  作为承担新朔铁路引流上线任务的核心力量,物流公司直面煤源短缺、客户顾虑、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全力保障货源“引得来”、保供“稳得住”,用担当筑牢能源运输“生命线”。

  精准施策解痛点

  “一接到引流上线增运保供任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营销员,没有一个人犹豫,立即层层压实责任,迅速行动。”物流公司业务部经理宋天望语气中透着紧迫。为落实集团公司的会战目标,物流公司快速建立起“领导牵头、中层联动、基层冲锋”的包保责任制——公司领导班子、中层管理及营销人员组成专项小组,按区域、业务量和客户类型划分,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
  “不再是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做法,现在每个小组都清楚自己的‘责任田’:你负责哪些矿区的外购煤对接,他跟进哪类非煤客户的发运需求,每周要走访多少企业、解决多少问题,目标非常明确。”宋天望举例说。
  外购煤是增运保供的重点业务之一,但初期供应商的积极性却成了“拦路虎”。大宗货物买卖,供应商要垫付大笔资金,周转不畅就没人愿意干。针对这一痛点,公司把外购煤结算效率当成“突破口”——结算工作增至3到4人专岗专办;供应商交煤后,2至3天内预付款就能到账。
  做好政策宣贯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营销团队带着集团外购煤量价政策,跑遍周边大小煤矿,不仅把政策“送到耳边”,更拿着“账本”帮供应商算账:坑口价、运输成本、港口发运价一一对比,让供应商看清“和集团合作的实惠”。迎峰度夏期间,公司新签订25家外购煤供应商,截至9月2日,已交付外购煤19.7万吨。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物流总包模式,努力降低客户转运成本。外购煤团队及时争取更优惠政策,联合太原局帮助客户降费,并通过新准铁路专项政策降低运输成本,把客户“拽”回来。

  合力破题通“梗阻”

  “早晨7点半从康巴什出发,中午在大同吃碗面,下午2点开会谈判,5点往回赶,半夜回来接着改方案。”说起今年与太原局协商物流总包细节的经历,宋天望笑称“这是团队的日常”。在物流公司,“事不过夜”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每个人心里的准则。
  开通海勒斯壕站外购煤业务,就是一场“跨部门协调战”。这个站点是海勒斯壕铁路专用线修通后新增的潜力站点,将巴准线海勒斯壕南站与东乌铁路海勒斯壕站相连,要在这里装战略外购煤,需过“三关”:集团总调度室同意、煤质管控达标、销售集团定价明确,还要保证新准铁路与东乌铁路线路畅通、站台有装卸场地。“我们的营销员和管理人员,天天往各个单位跑,把每个部门的要求都记下来,一步步落实。”宋天望说,最终站点顺利开通。截至9月1日,累计发运外购煤13列,成了新的增量点。
  二道河、大红城的清算政策落地,则是从“0”到“1”的突破。此前,这两个站台的外购煤采购价比其他区域低,吸引力较小。为争取集团批复清算政策,物流团队一边深入周边煤矿做市场调研,摸清煤源产能和价格;一边联合销售集团写报告、递请示,反复沟通反馈。今年7月,政策终于落地,仅大红城站台就已交付近3万吨外购煤。
  七八月份的强降雨,更是一场“硬仗”。矿区积水没过车轮,道路坍塌阻断运输,不少煤矿停产。物流公司迅速启动协同机制:对外,派营销员驻矿办公,抓住雨停的间隙帮供应商组织上煤;对内,采购团队24小时盯市场调策略,调度部门实时优化运输计划……正是靠着这份拼劲,7月28日至8月3日,新朔铁路外购煤周发运达69列、29.8万吨,较计划增长146%,创下单周新高。9月24日,新朔铁路外购煤揽货量达22列、9.5万吨,刷新外购煤业务开展以来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织密网络写新卷

  6月20日,一列满载蒙牛、伊利鲜奶的集装箱专列从新朔铁路二道河站出发,驶向川渝地区——这是新朔铁路物流公司开通的“川渝牛奶专列”,通过“全程不解编、不摘挂”和“五优先”绿色通道,把鲜奶运输时效压缩了近30%。
  此次“川渝牛奶专列”的成功开通,是公司构建“数据链+运输链”双链融合生态、拓展多式联运网络的又一里程碑,不仅是服务地方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具体实践,更彰显了央企在保障民生供应、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的责任与担当。
  早在5月,公司还开出首列玻璃纤维与牛奶混编的集装箱专列,让高附加值的玻璃纤维搭上了“铁路快车”。
  如今,公司已成功搭建起辐射华东、华中、华南三大地区的“玻璃纤维+牛奶”混编拼列运输通道,与上海局、沈阳局、乌鲁木齐局等12个铁路局形成物流联动网络,构建起辐射全国50余座城市的跨省域多式联运体系。这正是“散改集+公转铁”战略的落地,也是“一箱制”运输的探索。
  “我们通过积极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为二道河牛奶增量,同时不断拓宽非煤运输通道,增加非煤货物运输新品种,让大物流‘朋友圈’越来越大。”物流公司营销中心营销员杜培煜说。
  从破解货源痛点到风雨无阻的“攻坚”,再到织密网络的“创新”,物流公司以“吨煤必争、能装尽装、能运尽运”的决心,正一步步织密一张高效、稳定、开放的铁路物流网络。而这张网,既是保障能源供应、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之网,也是铁路市场化转型、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网。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