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煤海深处的温暖实践
——麦垛山矿“五嵌五合”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 吴薇 通讯员 代波
2025年10月10日
字数:2551
版次:01
  暮色中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宁夏煤业麦垛山矿渐渐归于宁静。几名矿工从联建楼出来,朗朗笑声回荡在夜色中。不远处的文体活动中心里灯火通明,职工们围坐对弈,“飞象”“冲兵”……虽是两人棋局,却有一众“军师”热烈参与。
  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矿区里,“家”的温度正通过“空间互嵌融合一家人、文化互嵌融合一盘棋、经济互嵌融合一条心、社会互嵌融合一股劲、心理互嵌融合一家亲”的“五嵌五合”模式持续升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煤海深处绚烂绽放。

  空间互嵌:共居共乐,绘就“一家人”生动图景

  走进麦垛山矿区,以团结广场为核心的“同心圆”布局映入眼帘。“两厅八楼”错落有致,“两廊四湖”点缀其间,“三路四街”串联起文体中心、户外灯光球场、“健康小屋”和医疗服务站,构建起一个覆盖全矿的“5分钟生活服务圈”。宣传展板上“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一家亲”的标语与文化长廊相得益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以前下班只能待在宿舍,现在球场、书屋、理疗室随时开放。”运输一队副队长李佳华刚做完龙骨灸理疗,满脸惬意。更深层次的融合在人员流动中悄然发生——矿区先后接收13家兄弟单位分流划转的各民族职工,引进接收51名边疆地区人才,选派5名骨干赴新疆、内蒙古对口交流。来自天南地北的职工们在共享一餐热饭、共读一本好书、同做一次理疗中,逐渐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

  文化互嵌:凝心铸魂,下活“一盘棋”精神棋局

  “风高天蓝,青青麦垛山,立起井架冲霄汉,采出太阳千万……”这首由麦垛山矿职工作词作曲的《清平乐·麦垛山》,不仅是矿区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传递团结力量的精神纽带。
  在麦垛山矿,文化认同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班前会的“四史”学习、“道德讲堂”里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家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品牌建设,让“五个认同”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职工的血脉。舞台剧《煤海团结颂》、诗词《麦垛山赋》与《我爱你,麦垛山》《麦垛情怀》等10余首彰显民族特色的原创歌曲,连同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泽良等20余名道德模范、诚信之星的典型故事,共同构筑起麦垛山人的精神高地。
  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共存。麦垛山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等内容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宁夏煤业党建推进会为契机,组织宁夏煤业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到矿交流借鉴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矿上还通过举办统战成员座谈会、分享《麦垛好故事》、宣传模范事迹等方式,在思想共鸣和文化交融中不断增进情感联系,厚植家国情怀。

   经济互嵌:协同发展,凝聚“一条心”奋斗力量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麦垛山矿坚持创新驱动,广泛开展“爱企业、献良策、作贡献”主题活动,持续提升“科创麦垛”品牌价值,获得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9个,其中非全井冻结技术在国内西北地区首次成功应用,建成1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顺利通过国家能源集团高级智能化矿井验收。
  在11N0202机巷,综掘三队职工马刚熟练地操作着掘锚一体机。“以前从没想过能操作这么先进的设备,智能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马刚感慨道。科技的进步切实转化为职工福祉,宿舍设施齐全,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呈现出“矿强人富、矿兴人旺”的共赢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物质基础。
  修订绩效考评办法、完善成本管控、开展“岗位建功”行动……麦垛山矿为各民族职工搭建起公平竞争、施展才华的舞台。近3年,22名各民族优秀职工走上管理岗位,全面激发了全矿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建矿以来,累计生产原煤5075万吨,上缴利税26.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如矿党委书记吴宁军所说:“这些成绩是全矿上下‘一条心’,各民族兄弟姐妹并肩作战的勋章。”

  社会互嵌:共建共享,铆足“一股劲”和谐并进

  “感谢麦垛山矿帮我们搬出了采煤塌陷区,现在住上了新房,喝上了自来水,日子越过越红火。”灵武市马家滩镇西三村村民杨大叔感慨地说。
  麦垛山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落实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政策,搬迁当地村民185户451人。为周边村庄铺设了千米供水管道,结束了村民喝咸水的历史。开展环境治理,矸石山播撒草籽300余亩,使矿区及周边绿化率达75%。
  温暖的细节更令人动容。依托宁夏回族自治区法治社会实践站,麦垛山矿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讲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连续5年到灵武市马家滩小学、泾源县红星小学等,捐资助学10余万元。青年志愿者定期走进银川市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开展公益服务。组织未婚青年职工与地方单位开展联谊活动等,构建了地企共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心理互嵌:情感交融,滋养“一家亲”血脉情深

  心灵的相通是最牢固的纽带。麦垛山矿始终秉持“麦垛的事职工办、职工的事麦垛办”的理念,建立长效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以“春雨计划”为抓手,深化“家事共办、困难共担、成果共享”的“5+4”回访教育机制,及时了解各民族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年来,累计帮扶各民族职工263人次,使用帮扶资金35.97万元。职代会提案落实率100%。根据职工年龄、身体健康情况,为17名井下一线职工调整到辅助岗位。举办20余场普法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医保普惠政策,为职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安责险等商业保险。联建楼购物超市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建立医疗服务站,每周更新补充药品。搭建就医“绿色通道”,与多家医院建立合作,为职工及家属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年初,矿安健环保监察科小马的公爹患病急需住院治疗,矿上得知情况后迅速协调解决床位紧张问题。“矿上把我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份温暖让我们更愿全力以赴。”小马说。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让矿区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温馨港湾。据了解,近年来,矿上已帮助50多名职工及家属协调解决就医难题。
  多年耕耘,终获硕果。麦垛山矿先后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有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并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和全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特级矿井。这朵绽放在煤海深处的民族团结之花,正以蓬勃的姿态,讲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篇章。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