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煤通道抢通记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192
版次:02-03

崔卫星调度车辆卸煤。
10月3日凌晨两点,新疆化工2号卸煤棚内灯火通明,探照灯的光束划破沉沉夜色。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打破了宿舍区的宁静。动力厂卸储煤装置值班人员崔卫星猛地坐起身,看到手机屏幕上“集控室”三个字,睡意顿时全无。
“崔工!2号卸煤棚有辆重载运煤车后桥钢板断裂,车身严重倾斜,随时可能侧翻!”运行班长左国顺的声音带着紧张。
崔卫星心里一沉:2号卸煤棚承担着全厂八成以上的原煤卸载任务,一旦车辆侧翻,不仅会堵塞其他运煤车辆,还会影响下游装置供煤。“按预案执行!拉设警戒带、清理现场,我马上到!”他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慌乱,穿上工装、戴上安全帽就冲向门外。
赶到现场时,黄色警戒带已经布设完毕,那辆重载运煤车歪斜地卡在卸煤篦子上,右侧后轮悬在半空,断裂的钢板垂落着,黑色的煤顺着车斗缝隙簌簌掉落。“司机呢?”崔卫星快步上前询问。“已经安排到休息室了,人没事,就是受了点惊吓。”左国顺连忙回答。确认人员安全后,崔卫星稍稍松了口气。他绕着车身快速走了两圈,目光落在角落的枕木上——那些20公分粗的检修枕木,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我指挥!”崔卫星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宋师傅带两个人搬运枕木,在车辆右侧交错搭建支撑台;小刘去取两台百吨液压千斤顶,顶在车架加强梁位置;其他人退到警戒带外。”
风从卸煤棚的缝隙钻进来,刮得人脸颊生疼,却没人缩一下脖子。枕木被一根根扛来,宋师傅带着维修人员跪在地上搭建支撑台,崔卫星蹲在一旁紧盯着:“这块要对齐混凝土台”“上层要交叉叠放,这样更稳固”。十几分钟后,半米高的枕木支撑台像座小堡垒,稳稳托住了倾斜的车身。
液压千斤顶到位后,崔卫星特意让人在接触点垫上钢板:“受力要均匀,不能让车架变形。”他半蹲着,手中的对讲机握得紧紧的:“左边再垫高两公分”“千斤顶慢点加压,稳住”“注意观察车身裂缝,有变化立即喊停”。汗水顺着额角流下,和煤灰混在一起在脸上留下道道黑痕,他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车身倾斜度的细微变化。
“开始顶升!”40分钟后,崔卫星发出指令。液压千斤顶发出低沉的嗡鸣声,倾斜的车身一点点回正,一厘米、两厘米……当仪器显示倾斜度回到安全范围时,有人忍不住低声欢呼“成功了”。崔卫星却摆了摆手:“别松懈!”他走到司机身边,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挂最低挡,慢慢开,听我指挥,一旦不对劲就立即刹车。”司机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
在崔卫星的手势引导下,“受伤”的运煤车一寸寸挪离卸煤篦子,稳稳停到了空旷区域。崔卫星擦了擦脸上的汗,笑容里带着疲惫却充满踏实:“大伙儿辛苦了,赶紧清理现场,下一批煤车就要到了。”
这时,崔卫星掏出手机,妻子凌晨发来的消息还停留在屏幕上。这个国庆,他原本买好了去南京看儿子的车票,却因保供任务临时取消。看着手机里的全家福,愧疚与踏实交织在心头——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在节日里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才保障了生产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