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壁上的保供故事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191
版次:02-03

检修人员检修掘锚机钻臂液压阀组。
“爸,国庆回不去了,硐室施工正当紧呢。”9月30日晚,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井下集控室,掘锚一队队长杨俊青对着手机屏幕笑着说,笑意里藏着歉疚——几小时前,他刚带着掘锚一队完成了22212辅运顺槽贯通,此刻巷道深处,新的任务又在等着他们。
10月1日清晨,硐室掘进面突然传来支护工李云的喊声:“柳队!你快来看!这煤壁上有缝,不对劲!”正在核对顶底煤数据表的柳岸春立刻跑过去,掏出盒尺在裂缝上测量,又对着硐室口层位进行对比,脸色一下子沉了:“怕是断层要出来了,锚索支护间距缩短为一米一排,每排支护4套锚索,确保顶板安全,不然容易垮!”
在硐室抹角区域,柳岸春仔细观察支护帮锚杆。“钻机再偏5度!锚杆必须垂直扎进巷帮,差一毫米都不行!”他眼睛盯着钻臂说道。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手里的施工图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就这么熬到深夜,最后一根锚杆紧固到位了,柳岸春才扶着硐室壁慢慢站起来。工装后背上的煤尘厚得能搓出灰,手心磨破的水泡贴了块胶布,一按就疼。可他看着刚支护好的煤壁,还是笑了,声音有点哑:“这下好了,硐室算可靠了。”
硐室的活儿刚收尾,10月2日的切眼扩帮就接上了。这活儿队员们都叫“地心搬家”——要回撤桥式转载机、二运架子这些重型设备,还得下梭车、装三部胶带机,10多个环节少一步都卡壳。
机电技术员张笑东早把设备布置图贴在了集控室墙上,工作面安装、回撤安全技术措施学习贯彻后,已放在集控室,只是措施内关键部分已经有了密密麻麻的标注,连“第2台胶带机的吊挂葫芦要距工字钢边缘15厘米”都写得明明白白。
回撤桥式转载机时,机身卡在了拐角。张笑东挤进去,蹲在设备旁比量了半天,立刻喊:“先把底座拆下来挪出去,再转机身,利用拐角空隙慢慢调方向!”队员们照着他说的做,拆螺栓、挂葫芦、慢慢挪,6个小时后,最后一截机身终于运了出去。张笑东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图纸笑:“你看,细抠着来,就没难事儿。”
10月3日凌晨3点左右,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了,听筒里传来队员焦急的声音:“掘锚机电机起不来!”宿舍里检修班班长武力穿好衣服急急忙忙来到队里,抓起工具包就往井下跑。
到了掘进面,他二话不说趴在地上,钻进设备底部,顶板的淋水顺着安全帽往下淌,很快打湿了工装,煤尘粘在汗湿的皮肤上,把脸涂得黑乎乎的。“别慌!是接触器触点烧了!”他的声音从设备下传出来,队员们顿时松了口气。武力从工具包里掏出备件,手指在线路中快速翻飞,拆旧件、接新线,一个多小时里始终保持着半蹲姿势。当电机重新发出熟悉的轰鸣声时,他才慢慢爬出来,扶着膝盖揉了半天。
天快亮的时候,巷道里的掘锚机声、钻机声又响了起来。这个国庆,当人们都在享受假期、陪伴家人,而千米地下的煤巷里,煤矿职工用汗水和认真,在煤壁上“写”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根精准嵌入的锚杆,每一张画满标注的图纸,每一次及时修好的设备,都是他们写给国庆、写给保供的最朴实也最有力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