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矿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2025年09月26日
字数:1105
版次:03
本报讯(通讯员 杨艳萍)今年以来,宁夏煤业金凤矿紧扣公司“成本革命”专项行动部署,将成本管控指标细化量化,与月度产量任务同部署、同考核、同兑现,推动降本增效重心下沉至区队班组,把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的措施转化为每个岗位的具体行动,让“心中有指标、人人会算账”成为职工共识,充分激活基层“主角”动能。
金凤矿从“源头计划”到“末端考核”构建闭环体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各区队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月度工作任务,精准制订材料需求计划,再将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复用指标分解至班组,明确“领多少、用多少、回收多少”的硬标准。依托材料领用发放台账,严控领用流程,专门为生产备用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设立存储点,避免“多领浪费、少领误事”。建立材料回收台账,实行“班前通报消耗、每周小结进度、月度考核分析”机制,月末通过材料分析会通报考核结果,并在区队队务公开栏公示奖罚明细,让材料管控“晒在阳光下”,倒逼班组养成“省材料就是增效益”的习惯。
围绕“优质工程就是隐性降本”的理念,金凤矿引导各区队班组探索适配自身的施工工艺与操作规范,通过推广熟练操作技法、细化作业流程,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格工程,消除返工整改、怠工窝工、无效用工等“效益损耗点”。同时,区队组建工程质量监督考评小组,将质量标准与效益指标“捆在一起考”,要求班组以“最少材料投入、最低人工成本”完成最优工程质量,既避免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二次投入,又通过高效施工减少了时间成本,实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该矿大力倡导修旧复用、废物利用,发动全员参与“变废为宝”:采掘区队将钢带、锚杆、托板等高频消耗材料列为回收重点,安排专人负责拆解、检修、保养,确保合格配件“再上岗”;辅助区队针对边角料、小配件、小型工具,坚持“能修不换、能复用不领新”,哪怕是一截短电缆、一个旧螺栓,都要检修后再利用。同时,各区队将修旧利废任务细化到班组、落实到岗位,严堵“跑、冒、滴、漏”和“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漏洞,让“废旧物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除了材料与质量管控,金凤矿还从自主创新和能耗管理入手挖潜节支,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提“金点子”、献“好建议”,推动降本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造”。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针对生产流程、设备改造、材料替代等提出优化方案,多个创新点子落地后有效减少材料重复投入。推行“避峰填谷”用电管理,引导职工非特殊情况不在用电峰段开展排水、电车充电等大功率作业,同时严查设备空转、工库房及办公室“长明灯”现象,通过细节管控降低能耗成本。截至目前,职工自主提出的20余项节支建议已落地,累计减少电费及材料支出超10万元。
金凤矿从“源头计划”到“末端考核”构建闭环体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各区队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月度工作任务,精准制订材料需求计划,再将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复用指标分解至班组,明确“领多少、用多少、回收多少”的硬标准。依托材料领用发放台账,严控领用流程,专门为生产备用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设立存储点,避免“多领浪费、少领误事”。建立材料回收台账,实行“班前通报消耗、每周小结进度、月度考核分析”机制,月末通过材料分析会通报考核结果,并在区队队务公开栏公示奖罚明细,让材料管控“晒在阳光下”,倒逼班组养成“省材料就是增效益”的习惯。
围绕“优质工程就是隐性降本”的理念,金凤矿引导各区队班组探索适配自身的施工工艺与操作规范,通过推广熟练操作技法、细化作业流程,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格工程,消除返工整改、怠工窝工、无效用工等“效益损耗点”。同时,区队组建工程质量监督考评小组,将质量标准与效益指标“捆在一起考”,要求班组以“最少材料投入、最低人工成本”完成最优工程质量,既避免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二次投入,又通过高效施工减少了时间成本,实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该矿大力倡导修旧复用、废物利用,发动全员参与“变废为宝”:采掘区队将钢带、锚杆、托板等高频消耗材料列为回收重点,安排专人负责拆解、检修、保养,确保合格配件“再上岗”;辅助区队针对边角料、小配件、小型工具,坚持“能修不换、能复用不领新”,哪怕是一截短电缆、一个旧螺栓,都要检修后再利用。同时,各区队将修旧利废任务细化到班组、落实到岗位,严堵“跑、冒、滴、漏”和“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漏洞,让“废旧物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除了材料与质量管控,金凤矿还从自主创新和能耗管理入手挖潜节支,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提“金点子”、献“好建议”,推动降本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造”。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针对生产流程、设备改造、材料替代等提出优化方案,多个创新点子落地后有效减少材料重复投入。推行“避峰填谷”用电管理,引导职工非特殊情况不在用电峰段开展排水、电车充电等大功率作业,同时严查设备空转、工库房及办公室“长明灯”现象,通过细节管控降低能耗成本。截至目前,职工自主提出的20余项节支建议已落地,累计减少电费及材料支出超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