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永恒的丰碑
◎ 孙英迪
2025年09月19日
字数:1480
版次:04
  去年,怀着崇敬与向往,我踏入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大门,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力量。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殿堂,宛如一座精神宝库,每一件老物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每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不朽的精神力量。
  刚进入纪念馆,一组大型青铜人物群雕便深深吸引了我。群雕长21.25米,高3.5米,30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群雕区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延安时期领导人形象熠熠生辉。群雕两侧再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以及斯诺、白求恩、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在延安时的情形,还有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动人场景。整组群雕既是一件恢宏的艺术作品,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让我瞬间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
  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在众多展品中,有一张破旧的地图格外引人注目。这张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每一条曲折的线条,都记录着无数红军战士的英勇足迹。看着这张地图,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的身影,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却始终坚定着革命的信念,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进。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一件“伤痕累累”的皮大衣,它的主人是周恩来,1940年周恩来从莫斯科治伤归来时带回了这件皮大衣,从此它便成了“战衣”,这件皮大衣见证了周恩来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的艰辛岁月,它虽然破旧,却闪耀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芒。
  沿着展厅继续前行,我被一组革命烈士的事迹深深打动。他们中有许多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赵一曼,一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她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封遗书,字字泣血,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牵挂,更彰显了她为了革命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刘志丹,与谢子长等战友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在三交镇战役中,刘志丹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他随身携带的仅有半截铅笔和几支抽剩的纸烟,其清廉简朴的作风令人敬佩。毛泽东悲痛地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百姓们也自发前来悼念,饱含着对他深深的不舍与敬爱。刘志丹的精神,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定执着,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他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进;叶挺,他组建新四军独立团,先后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和领导广州起义,远赴莫斯科,随后在德国、法国漂泊十年,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他心中的革命火种从未熄灭。1937年抗战爆发,他毅然回国,担任新四军军长,奔赴抗日战场。1941年,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叶挺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高官厚禄诱惑和骨肉亲情软化,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表示“我的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展现出一位革命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些老物件,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奋斗;那些英雄人物,有的本应享受青春的美好,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