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能源:技高一筹 “智”行千里
2025年09月18日
字数:2278
版次:02
今年8月,集煤矿地质测量、防治水、瓦斯地质、防灭火等模块于一体的“乌海矿区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乌海能源骆驼山矿落地应用,这是乌海能源第6家投运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矿井,地质更透明、采煤更智能一步步在乌海矿区成为现实。
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开采历史的煤炭企业,乌海能源近年来紧跟煤炭企业发展形势,抢抓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用科技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可视化预判,不打无准备之仗
“16402工作面发现地质构造带,多亏了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发挥作用,提前干预,避免开采工作临时受阻,我们的工作量也减了不少。”8月28日上午9时许,窗外明媚的阳光照得办公室明晃晃的,乌海能源老石旦矿生产技术科副科长裴晓宇指着电脑上一个三维地质模型图向笔者介绍,语气难掩自豪。
今年28岁的裴晓宇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矿山地质测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前,如果想要某个地质构造的剖面图,只能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存档的图纸重新制图,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存在一定误差,不能实现对采掘生产的精确指导。直到透明地质保障系统投运,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里,工作面走向长、倾斜长、面积、工业储量、总作业人数和正在作业人数都能直观显示,各种报表和地质资料能根据日期随时查询,可以精准预测预判地质灾害,对矿井生产进行科学指导……”裴晓宇谈起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优势如数家珍,对系统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便利也印象深刻。他说,今年4月初,老石旦矿16402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经物探发现前方26米处出现地质异常。裴晓宇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利用透明地质系统预警功能,结合采掘活动基础资料和系统三维透明地质剖面图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该地质构造带的规模和特点。技术人员以此为依据,迅速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力保障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和精度,将影响煤质的因素减至最少。
“系统投运后,之前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在都可以迎刃而解。”裴晓宇说,老石旦矿施工北三二采区掘进大巷时需穿岩掘进,施工难度大、职工劳动强度大,稍有偏差,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关键时刻,也是透明地质系统发挥了作用。当时,技术人员手中只有矿井技改前的地质资料,数据相对松散,地质情况不精确。技术人员利用透明地质保障系统进行精密剖析,然后对16层煤进行密集钻孔,经过精细测量,最终精准确定巷道开口的空间关系,保障了巷道施工安全高效。
裴晓宇鼠标轻点,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功能一一呈现,小小的电脑屏幕里展现出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博大世界。应用瓦斯地质信息融合分析技术,构建矿井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属性、瓦斯地质涌出量预测、瓦斯压力预测、瓦斯含量预测等模型,接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动态分析,为矿井安全生产再添防护网。针对矿区多因素水害预测难题,分析总结矿井水文地质规律,接入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实时数据,综合剖析含水层、导水通道、积水区、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有效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
新科技带来了新动力。通过对地质信息全过程动态监管和预警,帮助采掘一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规避安全生产风险,科学有序指导生产,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辅助到指导,让采煤更智能
“监测结果显示,当前奥灰水位有小幅上涨,系统分析是今日降雨增大导致,在正常起伏范围内。”
“综掘队,根据系统提示,110902工作面回风巷在掘进104米处可能会有破碎构造,建议提前制定专项措施,做好短掘短支准备。”
……
8月31日下午一上班,骆驼山矿地测防治水科技术员杨磊,就将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监测到的地质信息及时告知相关职能部室和生产区队,指导相关单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安全风险,确保高效稳定生产。
“之前的地质测量信息只是起个辅助作用,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现在好了,不仅能提供数据支持,而且能实现实时监测和科学智能分析,主动指导采掘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透明地质保障系统于今年7月在骆驼山矿投运,说起系统投用的前后对比,杨磊深有感触地说,系统整合了地质测量、防治水、瓦斯地质、防灭火等多个专业数据,开发了智能回采、智能掘进等功能模块,攻克了断层、褶皱等复杂地质构造建模难题,能够直观识别断层、采空区、富水区等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大幅减轻了地质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优化了采掘决策。
“系统投运后,按掘进工作面每天推进10到20米计算,可以提前一周判断前方异常区域,方便技术人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为保证采掘正常接续赢得宝贵时间。”杨磊继续说,该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场景应用为着力点,分级、分类施策拓展地质保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和地质保障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地质体和隐蔽致灾因素等问题,给出预警信息,有效预判小断层或顶部破碎带,服务安全生产、降低安全投入。
杨磊点开一个工作界面介绍说,这是他正在撰写的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透明地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用成功后,导线测量效率平行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实现数据集成与自动化处理、隐蔽致灾因素精准识别、智能辅助编制与可视化输出,将地测人员从繁重的图、表、报告中解放出来,从二维工作向二三维一体化工作方式转变,可根据矿井实际数据自动填充文字、图表,减少人工编制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在乌海能源投运以来,切实解决了煤矿生产面临的实际地质问题,形成了“矿井地质—透明地质保障系统—采掘生产”平台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新模式、新思路,既满足乌海能源煤矿智能采掘的迫切需求,又为智能化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国家能源集团乃至整个煤炭行业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乌海模式”。
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开采历史的煤炭企业,乌海能源近年来紧跟煤炭企业发展形势,抢抓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用科技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可视化预判,不打无准备之仗
“16402工作面发现地质构造带,多亏了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发挥作用,提前干预,避免开采工作临时受阻,我们的工作量也减了不少。”8月28日上午9时许,窗外明媚的阳光照得办公室明晃晃的,乌海能源老石旦矿生产技术科副科长裴晓宇指着电脑上一个三维地质模型图向笔者介绍,语气难掩自豪。
今年28岁的裴晓宇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矿山地质测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前,如果想要某个地质构造的剖面图,只能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存档的图纸重新制图,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存在一定误差,不能实现对采掘生产的精确指导。直到透明地质保障系统投运,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里,工作面走向长、倾斜长、面积、工业储量、总作业人数和正在作业人数都能直观显示,各种报表和地质资料能根据日期随时查询,可以精准预测预判地质灾害,对矿井生产进行科学指导……”裴晓宇谈起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优势如数家珍,对系统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便利也印象深刻。他说,今年4月初,老石旦矿16402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经物探发现前方26米处出现地质异常。裴晓宇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利用透明地质系统预警功能,结合采掘活动基础资料和系统三维透明地质剖面图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该地质构造带的规模和特点。技术人员以此为依据,迅速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力保障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和精度,将影响煤质的因素减至最少。
“系统投运后,之前无法解决的难题,现在都可以迎刃而解。”裴晓宇说,老石旦矿施工北三二采区掘进大巷时需穿岩掘进,施工难度大、职工劳动强度大,稍有偏差,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关键时刻,也是透明地质系统发挥了作用。当时,技术人员手中只有矿井技改前的地质资料,数据相对松散,地质情况不精确。技术人员利用透明地质保障系统进行精密剖析,然后对16层煤进行密集钻孔,经过精细测量,最终精准确定巷道开口的空间关系,保障了巷道施工安全高效。
裴晓宇鼠标轻点,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功能一一呈现,小小的电脑屏幕里展现出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博大世界。应用瓦斯地质信息融合分析技术,构建矿井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属性、瓦斯地质涌出量预测、瓦斯压力预测、瓦斯含量预测等模型,接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动态分析,为矿井安全生产再添防护网。针对矿区多因素水害预测难题,分析总结矿井水文地质规律,接入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实时数据,综合剖析含水层、导水通道、积水区、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有效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
新科技带来了新动力。通过对地质信息全过程动态监管和预警,帮助采掘一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规避安全生产风险,科学有序指导生产,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辅助到指导,让采煤更智能
“监测结果显示,当前奥灰水位有小幅上涨,系统分析是今日降雨增大导致,在正常起伏范围内。”
“综掘队,根据系统提示,110902工作面回风巷在掘进104米处可能会有破碎构造,建议提前制定专项措施,做好短掘短支准备。”
……
8月31日下午一上班,骆驼山矿地测防治水科技术员杨磊,就将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监测到的地质信息及时告知相关职能部室和生产区队,指导相关单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安全风险,确保高效稳定生产。
“之前的地质测量信息只是起个辅助作用,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现在好了,不仅能提供数据支持,而且能实现实时监测和科学智能分析,主动指导采掘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透明地质保障系统于今年7月在骆驼山矿投运,说起系统投用的前后对比,杨磊深有感触地说,系统整合了地质测量、防治水、瓦斯地质、防灭火等多个专业数据,开发了智能回采、智能掘进等功能模块,攻克了断层、褶皱等复杂地质构造建模难题,能够直观识别断层、采空区、富水区等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大幅减轻了地质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优化了采掘决策。
“系统投运后,按掘进工作面每天推进10到20米计算,可以提前一周判断前方异常区域,方便技术人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为保证采掘正常接续赢得宝贵时间。”杨磊继续说,该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场景应用为着力点,分级、分类施策拓展地质保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和地质保障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地质体和隐蔽致灾因素等问题,给出预警信息,有效预判小断层或顶部破碎带,服务安全生产、降低安全投入。
杨磊点开一个工作界面介绍说,这是他正在撰写的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透明地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用成功后,导线测量效率平行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实现数据集成与自动化处理、隐蔽致灾因素精准识别、智能辅助编制与可视化输出,将地测人员从繁重的图、表、报告中解放出来,从二维工作向二三维一体化工作方式转变,可根据矿井实际数据自动填充文字、图表,减少人工编制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在乌海能源投运以来,切实解决了煤矿生产面临的实际地质问题,形成了“矿井地质—透明地质保障系统—采掘生产”平台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新模式、新思路,既满足乌海能源煤矿智能采掘的迫切需求,又为智能化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国家能源集团乃至整个煤炭行业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乌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