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外交官”的开拓人生
2025年09月18日
字数:2352
版次:02
“凡事兴于实、败于虚,我始终立足生产现场实际,重视科研攻关方法论,坚定理想信念,勤思善学,砥能笃行,全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顾永正作为宣传代表发言。
顾永正,低碳科技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获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科技新星,从燃煤发电烟气治理前沿到绿色低碳技术高地,从实验室研发到国家级平台建设,始终以“把困难当糖豆吃”的韧劲,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劈波斩浪。
破局之路彰显使命担当
机械专业出身的顾永正,善于将多学科交叉优势转化为创新突破点。2013年,面对国际公认的燃煤烟气重金属治理难题,顾永正打破“就污染治污染”的传统思路,创造性提出“飞灰改性再利用”技术路线,利用溴化耦合机械改性工艺激活飞灰吸附性能。
这项技术利用低价的飞灰替代昂贵的活性炭,可以解决国际主流活性炭吸附技术存在成本高、影响飞灰综合利用等问题,但难题是飞灰玻璃化严重、吸附能力差,国际上无先例可循。他经过反复验证,终于发明了改性飞灰吸附脱除重金属技术与装备,最终实现汞、砷等重金属脱除效率突破90%,运行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5%。
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率先在集团系统内三河电厂300兆瓦机组和徐州电厂1000兆瓦机组成功应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以2015年的数据为基准测算,如果全国煤电机组应用改性飞灰脱汞技术实现90%以上的脱除效率,与活性炭脱汞技术相比,每年可节约成本超200亿元,为行业开辟了治污新路径,被国际能源署专家誉为“颠覆性创新”。
而成绩也并非一蹴而就。追溯至2012年,雾霾治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务院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火电作为主力能源,应时代之呼声,开启煤电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彼时正在攻读矿山机械硕士的顾永正,毅然转变研究方向,放弃煤炭安全开采领域,一头扎进煤炭清洁燃烧“深水区”,以“为蓝天白云做点事”的初心开启跨界攻坚。
“在国家和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把吃苦当‘进补’,把岗位当‘战位’。”每当面对挑战,顾永正都会为自己打气。
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开发了煤电烟气多污染物低能耗深度脱除关键技术,首次实现PM2.5、重金属、三氧化硫等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与清洁煤电团队成员共同建成世界首个5万立方米/时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全流程深度脱除创新平台,并在集团系统内寿光电厂1000兆瓦机组工程进行应用,推动集团煤电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碳”路先锋的绿色突围
2020年秋,国电电力锦界电厂15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顾永正作为集团公司CCUS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驻扎现场。
面对跨领域协同、设计施工并行推进等复杂挑战,顾永正带领课题组一边与科研院所专家对接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细节,一边紧盯现场与施工、监理、调试人员并肩作战,攻克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努力使研究成果落地,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项目组织实施模式,成功掌握了建设十万吨级煤电二氧化碳捕集核心技术工艺包。
项目投产后,顾永正迅速带领团队投入精细化运行调试,组织青年突击队开展技术攻关,全员全天候现场紧盯参数,测算碳捕集设备的最佳状态,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低能耗运行方式,最终将二氧化碳再生能耗和捕集成本降至国际最优水平。凭借这一成果,该项目陆续斩获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8项国内重量级科技大奖。
为了推动该示范工程取得新的突破,顾永正将目光又锚向“国家级平台”。2023年4月,顾永正主导申报的国家CCUS研发中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成为集团首个且唯一CCUS国家级研发平台。
随着国家CCUS研发中心的筹建,顾永正从技术攻关者转向战略规划者,主导构建“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工程示范”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矿化封存试验装置。同时,组织编制能源金三角地区600兆瓦等级煤电400万吨级全烟气CCUS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方案,开创了“捕集—封存—驱油—矿化”多路径协同新模式。
2024年,顾永正更是将中国方案推向世界舞台,组织承办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暨化石能源CCUS论坛,并邀请20余名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专家赴锦界项目现场考察。面对眼前先进的碳捕集技术和高效的运行模式,专家们连连发出赞叹,顾永正则如同一名“绿色外交官”,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降碳智慧。
永不止步的逐绿追光者
履新低碳科技公司后,顾永正将改革锋芒直指体制机制痛点,开启“实体化攻坚”的破冰实践。
“科技型企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用市场化机制激活每一个创新细胞。”面对改革阻力他坚定表示。
为此,顾永正主导编制《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二氧化碳装备再生富碳气体纯化设备》等6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在彰显国电电力国家CCUS研发中心在煤基CCUS技术创新领域的卓越实力的同时,更为国内碳捕集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国家CCUS研发中心已布局双碳技术标准30余项,涵盖捕集、利用、封存以及碳足迹等方向,其中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0余项,为后续大型燃煤机组整机CCUS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顾总不但年轻有为,而且好像永远感觉不到劳累,其他人午休时间他仍在坚持工作。”
“感觉顾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考,公司CCUS低碳领域的前进道路。”
……
这些评价在低碳科技公司久久回响,也是对顾永正工作状态最真实的写照。从烟气治理先锋到低碳技术领军者,从科研尖兵到改革闯将,顾永正用短而优的职业生涯诠释新时代能源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如今,站在低碳科技公司改革创新的潮头,他正带领团队向煤电低碳化改造等战略领域进军。
正如他在履新会上所言:“所有征程没有舒适区,我们要做就做‘从0到1’的开拓者、‘从1到N’的推动者!”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绿色长征路上,这位永不停歇的追光者,正借助科技之力绘就清洁能源的壮美画卷。
顾永正,低碳科技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获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科技新星,从燃煤发电烟气治理前沿到绿色低碳技术高地,从实验室研发到国家级平台建设,始终以“把困难当糖豆吃”的韧劲,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劈波斩浪。
破局之路彰显使命担当
机械专业出身的顾永正,善于将多学科交叉优势转化为创新突破点。2013年,面对国际公认的燃煤烟气重金属治理难题,顾永正打破“就污染治污染”的传统思路,创造性提出“飞灰改性再利用”技术路线,利用溴化耦合机械改性工艺激活飞灰吸附性能。
这项技术利用低价的飞灰替代昂贵的活性炭,可以解决国际主流活性炭吸附技术存在成本高、影响飞灰综合利用等问题,但难题是飞灰玻璃化严重、吸附能力差,国际上无先例可循。他经过反复验证,终于发明了改性飞灰吸附脱除重金属技术与装备,最终实现汞、砷等重金属脱除效率突破90%,运行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5%。
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率先在集团系统内三河电厂300兆瓦机组和徐州电厂1000兆瓦机组成功应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以2015年的数据为基准测算,如果全国煤电机组应用改性飞灰脱汞技术实现90%以上的脱除效率,与活性炭脱汞技术相比,每年可节约成本超200亿元,为行业开辟了治污新路径,被国际能源署专家誉为“颠覆性创新”。
而成绩也并非一蹴而就。追溯至2012年,雾霾治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务院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火电作为主力能源,应时代之呼声,开启煤电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彼时正在攻读矿山机械硕士的顾永正,毅然转变研究方向,放弃煤炭安全开采领域,一头扎进煤炭清洁燃烧“深水区”,以“为蓝天白云做点事”的初心开启跨界攻坚。
“在国家和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把吃苦当‘进补’,把岗位当‘战位’。”每当面对挑战,顾永正都会为自己打气。
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开发了煤电烟气多污染物低能耗深度脱除关键技术,首次实现PM2.5、重金属、三氧化硫等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与清洁煤电团队成员共同建成世界首个5万立方米/时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全流程深度脱除创新平台,并在集团系统内寿光电厂1000兆瓦机组工程进行应用,推动集团煤电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碳”路先锋的绿色突围
2020年秋,国电电力锦界电厂15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顾永正作为集团公司CCUS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驻扎现场。
面对跨领域协同、设计施工并行推进等复杂挑战,顾永正带领课题组一边与科研院所专家对接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细节,一边紧盯现场与施工、监理、调试人员并肩作战,攻克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努力使研究成果落地,建立起一套高效的项目组织实施模式,成功掌握了建设十万吨级煤电二氧化碳捕集核心技术工艺包。
项目投产后,顾永正迅速带领团队投入精细化运行调试,组织青年突击队开展技术攻关,全员全天候现场紧盯参数,测算碳捕集设备的最佳状态,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低能耗运行方式,最终将二氧化碳再生能耗和捕集成本降至国际最优水平。凭借这一成果,该项目陆续斩获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8项国内重量级科技大奖。
为了推动该示范工程取得新的突破,顾永正将目光又锚向“国家级平台”。2023年4月,顾永正主导申报的国家CCUS研发中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成为集团首个且唯一CCUS国家级研发平台。
随着国家CCUS研发中心的筹建,顾永正从技术攻关者转向战略规划者,主导构建“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工程示范”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矿化封存试验装置。同时,组织编制能源金三角地区600兆瓦等级煤电400万吨级全烟气CCUS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方案,开创了“捕集—封存—驱油—矿化”多路径协同新模式。
2024年,顾永正更是将中国方案推向世界舞台,组织承办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暨化石能源CCUS论坛,并邀请20余名国际能源署煤炭工业咨询委员会专家赴锦界项目现场考察。面对眼前先进的碳捕集技术和高效的运行模式,专家们连连发出赞叹,顾永正则如同一名“绿色外交官”,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降碳智慧。
永不止步的逐绿追光者
履新低碳科技公司后,顾永正将改革锋芒直指体制机制痛点,开启“实体化攻坚”的破冰实践。
“科技型企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用市场化机制激活每一个创新细胞。”面对改革阻力他坚定表示。
为此,顾永正主导编制《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二氧化碳装备再生富碳气体纯化设备》等6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在彰显国电电力国家CCUS研发中心在煤基CCUS技术创新领域的卓越实力的同时,更为国内碳捕集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国家CCUS研发中心已布局双碳技术标准30余项,涵盖捕集、利用、封存以及碳足迹等方向,其中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0余项,为后续大型燃煤机组整机CCUS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顾总不但年轻有为,而且好像永远感觉不到劳累,其他人午休时间他仍在坚持工作。”
“感觉顾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考,公司CCUS低碳领域的前进道路。”
……
这些评价在低碳科技公司久久回响,也是对顾永正工作状态最真实的写照。从烟气治理先锋到低碳技术领军者,从科研尖兵到改革闯将,顾永正用短而优的职业生涯诠释新时代能源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如今,站在低碳科技公司改革创新的潮头,他正带领团队向煤电低碳化改造等战略领域进军。
正如他在履新会上所言:“所有征程没有舒适区,我们要做就做‘从0到1’的开拓者、‘从1到N’的推动者!”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绿色长征路上,这位永不停歇的追光者,正借助科技之力绘就清洁能源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