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掠过窗棂
2025年09月11日
字数:948
版次:04
晨光刚漫过青瓦时,老窗台上的灰尘便在光柱里跳起旋舞。那扇被岁月磨出凹痕的木质窗棂,正把七分晨光滤成金线,余下三分漏给窗台上斜倚的蓝花粗瓷盆。盆里的薄荷蔫了些时日,昨夜一场雨却让它抽出几星新芽,嫩得像婴儿蜷曲的指尖,在瓷盆剥落的釉彩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这窗台该是有些年纪了。木纹里嵌着祖母当年糊窗纸时沾的米糊,边角处还留着我幼时用蜡笔涂画的歪扭太阳。记得某个梅雨季,我蹲在窗台下看蚂蚁搬家,鼻尖蹭到窗框潮湿的木屑,闻到一股混合着樟木与青苔的味道。那时祖母总说窗台是“家里的眼睛”,她每天清晨推开窗时,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像极了老屋打哈欠的模样。
入春后,窗台成了桃花的舞台。枝丫从院角探过来,把砖缝里的光阴都缀成粉白的云。某个清晨我伏案练字,忽见一片花瓣旋落在砚池边,柔得像谁遗落的胭脂。抬眼望去,晨雾正漫过花瓣的褶皱,在窗台上晕开朦胧的绯色纱帐,连掠过花间的雀鸟,尾羽都沾着薄暮的柔光。祖母这时会端来温热的茶水,年幼的我本不喜欢清苦的口感,但青瓷杯搁在窗台上的刹那,桃花瓣的影子便跌进了碧绿的茶汤里,随着茶叶的舒展缓缓沉浮,我只是喜欢着那一幕的婉转。
深秋的窗台最是寂寥。最后一片花瓣落在瓦当上,被风卷进排水沟时,窗台便空出大片的灰。父亲总在这时搬出工具箱,用砂纸打磨窗框开裂的地方。木屑簌簌落在他肩头,像撒了一把碎雪。我蹲在旁边看他往木缝里填桐油,阳光穿过他斑白的鬓角,在油亮的木头上凝成金点。“这窗台比你大二十岁呢。”他忽然停下手里的活,指尖划过某道深痕,“你小时候总在这儿踮脚够葡萄,把窗框都蹭出包浆了。”父亲每次这样说,10岁的我都会坚定地告诉他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再那么贪玩了。
那些年窗台边的清苦茶汤与斑驳蜡笔,原是岁月藏在时光里的隐喻。就像我曾抗拒的茶涩,终在桃花与光影的调和下化作回甘;曾经急于证明“长大”的倔强,也在父亲修补窗台的身影里悄然沉淀。
如今每次回家,我总要在窗台前站一会儿。看阳光在木纹里行走的轨迹,摸那些被无数次双手摩挲得光滑的棱角。这老窗台像块被时光浸透的海绵,吸饱了蝉鸣、雪落、絮语和叹息。当暮色漫过窗棂时,它便把这些碎影挤出来,酿成月光下的私语——就像此刻,那串褪色的风铃在穿堂风里轻晃,它投在墙上的影子,恰好盖住了我幼时画的那轮不饱满的太阳。
(作者单位:吉林江南公司)
这窗台该是有些年纪了。木纹里嵌着祖母当年糊窗纸时沾的米糊,边角处还留着我幼时用蜡笔涂画的歪扭太阳。记得某个梅雨季,我蹲在窗台下看蚂蚁搬家,鼻尖蹭到窗框潮湿的木屑,闻到一股混合着樟木与青苔的味道。那时祖母总说窗台是“家里的眼睛”,她每天清晨推开窗时,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像极了老屋打哈欠的模样。
入春后,窗台成了桃花的舞台。枝丫从院角探过来,把砖缝里的光阴都缀成粉白的云。某个清晨我伏案练字,忽见一片花瓣旋落在砚池边,柔得像谁遗落的胭脂。抬眼望去,晨雾正漫过花瓣的褶皱,在窗台上晕开朦胧的绯色纱帐,连掠过花间的雀鸟,尾羽都沾着薄暮的柔光。祖母这时会端来温热的茶水,年幼的我本不喜欢清苦的口感,但青瓷杯搁在窗台上的刹那,桃花瓣的影子便跌进了碧绿的茶汤里,随着茶叶的舒展缓缓沉浮,我只是喜欢着那一幕的婉转。
深秋的窗台最是寂寥。最后一片花瓣落在瓦当上,被风卷进排水沟时,窗台便空出大片的灰。父亲总在这时搬出工具箱,用砂纸打磨窗框开裂的地方。木屑簌簌落在他肩头,像撒了一把碎雪。我蹲在旁边看他往木缝里填桐油,阳光穿过他斑白的鬓角,在油亮的木头上凝成金点。“这窗台比你大二十岁呢。”他忽然停下手里的活,指尖划过某道深痕,“你小时候总在这儿踮脚够葡萄,把窗框都蹭出包浆了。”父亲每次这样说,10岁的我都会坚定地告诉他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再那么贪玩了。
那些年窗台边的清苦茶汤与斑驳蜡笔,原是岁月藏在时光里的隐喻。就像我曾抗拒的茶涩,终在桃花与光影的调和下化作回甘;曾经急于证明“长大”的倔强,也在父亲修补窗台的身影里悄然沉淀。
如今每次回家,我总要在窗台前站一会儿。看阳光在木纹里行走的轨迹,摸那些被无数次双手摩挲得光滑的棱角。这老窗台像块被时光浸透的海绵,吸饱了蝉鸣、雪落、絮语和叹息。当暮色漫过窗棂时,它便把这些碎影挤出来,酿成月光下的私语——就像此刻,那串褪色的风铃在穿堂风里轻晃,它投在墙上的影子,恰好盖住了我幼时画的那轮不饱满的太阳。
(作者单位:吉林江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