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革命
2025年09月09日
字数:2175
版次:03
仲秋九月,清爽的秋风轻拂陕北大地,国电电力锦界公司煤泥治理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将传统露天晾晒煤泥的处理方式转变为高效压滤机烘干工艺,回收后的煤泥通过掺配技术可用于锅炉掺烧,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环保难题,更达到了煤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
煤泥,作为煤炭洗选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何处理它一直都是煤电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在锦界公司,每天约有160立方米的输煤系统冲洗废水汇入煤水池,形成浓度不足100克每升的煤水混合物。经年累月,这里每年堆积的煤泥量可达2000至5000吨。过去,该公司采用露天晾晒的传统方式让煤泥自然干化,这种看似简单省事的做法,实则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当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时代必答题,这种“以环境换效益”的老路子,显然已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2024年6月,锦界公司运行二部党支部以“党支部攻坚竞赛”为抓手,组织成立“煤水池煤泥治理项目”党员攻坚突击队。一条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路就此铺展开来。
“时间不等人,进度必须再提速!”项目前期推进会上,该党支部书记刘海涛紧锁眉头,目光灼灼地望向技术骨干,“王工,煤泥处理系统的调研进展如何了?”
“我们实地走访了多家应用同类系统的电厂,设备运行稳定,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环保标准。”项目联系人王爱莲的汇报沉稳有力,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这份举重若轻的从容背后,是调研组用脚步丈量出的攻坚之路。自项目启动以来,这支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先锋队,先后深入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调研,他们白天记录设备参数、采集数据,夜晚在临时办公室分析特性曲线、推演处置方案。经过多轮技术论证会及方案优化,最终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确定了“变废为宝”的创新治理思路,既让“黑色包袱”变身“绿色燃料”。
项目从最初的构想蓝图到如今的落地生根,一路披荆斩棘。一年来,在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的漫漫征途中,设计、施工、运营等多方专业团队携手并进、并肩作战,日夜奋战在项目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质量是生命的保障,质量是品质的基石。”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项目团队始终坚定的信念。
作为煤泥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刘海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出“党建+环保”的特色品牌。通过这一品牌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精准把握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推进。党建工作成为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全体党员业务骨干迅速响应,纷纷主动请缨,冲锋在基建第一线,轮流担任“项目观察员”,每日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对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指导并统筹协调设备供应、施工进度等关键环节。同时,该党支部明确提出“安全、质量、进度”三位一体管控要求,紧盯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细化任务清单,找准症结、综合施策,进一步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解难点,一切以服务现场为前提,保证现场作业工序顺利衔接,确保项目“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实”的作风,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诸多风险,王爱莲带头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把关,从安全帽佩戴到高空作业防护,从临时用电规范到设备吊装指挥,事无巨细地检查每一个环节,用锦能人的严谨与坚守筑起了项目的安全防线。她经常说:“安全没有通融的余地!我们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对工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项目成功破解煤泥治理难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构建了“废水收集—高频截粗—高效浓缩—煤泥压滤—清水复用”的一体化处理工艺,为行业提供了全新解决路径。
该工艺以高效斜管浓缩机和超高压压滤机为核心装备。其中,性能领先的超高压压滤系统尤为突出,单循环可处理煤泥3立方米,并能将含水率从60%以上稳定控制在20%以下,完全满足锅炉掺烧要求。压滤后,滤液水清澈透明,可直供回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脱水煤泥则形成规整滤饼,便于储运。较之传统露天晾晒工艺,新系统不仅效率显著跃升,更从源头上杜绝了煤泥堆放的环境污染风险。项目投运后,每小时废水处理能力超50立方米,年均削减煤泥堆积2000至5000吨,回收精煤价值逾20万元,有力支撑了企业安全环保重点工程。
从项目管理到一线施工,从技术攻关到后勤保障,全体建设者心系一处、合力攻坚,生动诠释了“攻坚克难、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最终打赢了这场硬仗。
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预期目标。从传统露天晾晒到高压压滤技术的成功转型,从“黑色难题”到“绿色答案”,锦界公司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运行二部党支部全体党员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推动项目全面达产达效,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这场企业环保痛点的攻坚战役中,锦界公司探索出了一条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之路,以能源企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方案”。
破题有力走出煤泥“困境”
煤泥,作为煤炭洗选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何处理它一直都是煤电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在锦界公司,每天约有160立方米的输煤系统冲洗废水汇入煤水池,形成浓度不足100克每升的煤水混合物。经年累月,这里每年堆积的煤泥量可达2000至5000吨。过去,该公司采用露天晾晒的传统方式让煤泥自然干化,这种看似简单省事的做法,实则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当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时代必答题,这种“以环境换效益”的老路子,显然已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2024年6月,锦界公司运行二部党支部以“党支部攻坚竞赛”为抓手,组织成立“煤水池煤泥治理项目”党员攻坚突击队。一条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路就此铺展开来。
“时间不等人,进度必须再提速!”项目前期推进会上,该党支部书记刘海涛紧锁眉头,目光灼灼地望向技术骨干,“王工,煤泥处理系统的调研进展如何了?”
“我们实地走访了多家应用同类系统的电厂,设备运行稳定,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环保标准。”项目联系人王爱莲的汇报沉稳有力,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这份举重若轻的从容背后,是调研组用脚步丈量出的攻坚之路。自项目启动以来,这支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先锋队,先后深入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调研,他们白天记录设备参数、采集数据,夜晚在临时办公室分析特性曲线、推演处置方案。经过多轮技术论证会及方案优化,最终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确定了“变废为宝”的创新治理思路,既让“黑色包袱”变身“绿色燃料”。
从方案设计到工程落地
项目从最初的构想蓝图到如今的落地生根,一路披荆斩棘。一年来,在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的漫漫征途中,设计、施工、运营等多方专业团队携手并进、并肩作战,日夜奋战在项目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质量是生命的保障,质量是品质的基石。”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项目团队始终坚定的信念。
作为煤泥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刘海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出“党建+环保”的特色品牌。通过这一品牌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精准把握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推进。党建工作成为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全体党员业务骨干迅速响应,纷纷主动请缨,冲锋在基建第一线,轮流担任“项目观察员”,每日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对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指导并统筹协调设备供应、施工进度等关键环节。同时,该党支部明确提出“安全、质量、进度”三位一体管控要求,紧盯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细化任务清单,找准症结、综合施策,进一步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解难点,一切以服务现场为前提,保证现场作业工序顺利衔接,确保项目“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实”的作风,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诸多风险,王爱莲带头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把关,从安全帽佩戴到高空作业防护,从临时用电规范到设备吊装指挥,事无巨细地检查每一个环节,用锦能人的严谨与坚守筑起了项目的安全防线。她经常说:“安全没有通融的余地!我们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对工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从“黑色难题”到“绿色方案”
项目成功破解煤泥治理难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构建了“废水收集—高频截粗—高效浓缩—煤泥压滤—清水复用”的一体化处理工艺,为行业提供了全新解决路径。
该工艺以高效斜管浓缩机和超高压压滤机为核心装备。其中,性能领先的超高压压滤系统尤为突出,单循环可处理煤泥3立方米,并能将含水率从60%以上稳定控制在20%以下,完全满足锅炉掺烧要求。压滤后,滤液水清澈透明,可直供回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脱水煤泥则形成规整滤饼,便于储运。较之传统露天晾晒工艺,新系统不仅效率显著跃升,更从源头上杜绝了煤泥堆放的环境污染风险。项目投运后,每小时废水处理能力超50立方米,年均削减煤泥堆积2000至5000吨,回收精煤价值逾20万元,有力支撑了企业安全环保重点工程。
从项目管理到一线施工,从技术攻关到后勤保障,全体建设者心系一处、合力攻坚,生动诠释了“攻坚克难、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最终打赢了这场硬仗。
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预期目标。从传统露天晾晒到高压压滤技术的成功转型,从“黑色难题”到“绿色答案”,锦界公司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运行二部党支部全体党员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推动项目全面达产达效,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这场企业环保痛点的攻坚战役中,锦界公司探索出了一条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之路,以能源企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