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守“动脉”安无恙
2025年09月08日
字数:2708
版次:02
八月的华北,仍处于主汛期,暴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频繁来袭,铁路运输安全承受着严峻考验。在朔黄铁路沿线,肃宁分公司管辖的27个车站、417公里营业里程,已成为防洪度汛的前沿阵地。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激烈较量中,肃宁分公司干部职工“以雨为令”,化身温暖的“逆行者”,毅然坚守在防洪度汛第一线,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能源运输大动脉,谱写了一曲忠诚履职的防洪赞歌。
进入主汛期以来,朔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成为肃宁分公司防洪工作的“神经中枢”。这套集“观云追雨”、雨量监测、雷达回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追踪云层移动、预测降雨强度,而且能将关键数据同步传输至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为防洪决策提供及时支撑。
8月8日深夜,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豆大的雨点如密集的鼓点般狠狠砸向地面。就在此时,气象服务系统突然发出急促的强降雨预警:“肃宁北站小时降雨量达35.8毫米、连续降雨量达58.7毫米。”这一紧急数据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平静。
肃宁分公司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刘继永当即下达指令:“全员落实‘四个宁可、三个不怕’要求,务必坚守住安全底线!”一场与暴雨的激烈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雨量数值、河道水位、列车运行状态等数据正实时跳动、动态更新。调度员一边根据气象系统的实时反馈密切追踪降雨强度与影响范围,一边同步监测上游水库泄洪情况及行洪河道水位变化,一旦系统触发险情预警,便立即启动对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全力保障管内线路设备完好及行车安全。
高效运转的背后,是调度员们对每一组数据的精准核验、对每一次天气转折的敏锐预判,更是用专业素养与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为肃宁公司筑牢了坚不可摧的防汛“应急指挥中枢”。他们虽身处防汛后方,但每一次指令下达都直接关系着一线巡查人员的安危,每一份精准调度都为整场防洪战役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撑,成为守护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幕后防线”。
与此同时,科技手段在设备监测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肃宁分公司通过在铁路沿线布设的各种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线路沉降、路基位移等细微变化。发现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第一时间将险情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为抢险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正是全方位的科技赋能,让肃宁分公司在防洪工作中掌握了主动权,为铁路运输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科技防线”。
科技手段虽然大幅提升了预警效率,但“人防”的主动担当在防洪工作中同样不可或缺。在防洪攻坚战中,朔黄人化身勇敢无畏的“逆行者”,向着线路最险、雨势最急的地方冲锋。灵寿站工务技术员宋沛林便是这“逆行队伍”中的一员。汛期以来,他始终坚守防汛一线,日夜巡查、随时待命。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雨情就是命令,铁路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8月8日21时,灵寿站的连续降雨量突破55毫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峻汛情,肃宁分公司迅速响应,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30名作业人员冒雨奔赴各防洪重点区段。他们手持强光手电,在漆黑的雨夜中汇成点点移动的星光,弯腰弓背逐米排查线路隐患,挥舞铁锹疏通堵塞的排水沟。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衣衫,却丝毫浇不灭他们守护线路安全的满腔热忱。
“注意!上游王快水库正在泄洪,流经公司Ⅱ级防洪重点地段——行唐至新曲间大沙河特大桥。中心站工务专业、线桥检修中心相关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水位监测系统以及人员现场盯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沙河特大桥状态和水位进行全方位盯控。”对讲机里骤然传来急促的通报,在嘈杂的雨声中格外清晰。此刻,宋沛林和同事们在桥边冒雨值守,双眼紧紧锁定大桥支座与梁体,密切关注着不断上涨的水位线。
在另外一处防汛现场,扎根一线20余年的老铁路人彭庆彬,一手攥着手电筒,一手扶着铁轨旁的防护栏,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艰难巡查。突然,他发现一处路基出现轻微塌陷的迹象,他心中一紧,立刻用对讲机向上级汇报险情,并和随后赶来的同事们一起,争分夺秒地用沙袋对塌陷处进行紧急加固。密集的雨点砸在脸上生疼,汗水混着雨水浸透衣衫,但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不歇,他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拼尽全力守护铁路安全。
00后的王卓坦言,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严峻的防洪考验。起初,他还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但看到身边同事们义无反顾冲向一线、通宵达旦坚守岗位时,他心中的勇气被彻底点燃。他主动跟着分析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双眼紧紧锁定屏幕上的数据,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异常波动。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提神;累了,就站起来走几圈缓解。他知道,自己整理上报的每一个数据、标注的每一处异常都可能直接影响一线抢险的决策方向,关系着战友们的人身安全。
防洪攻坚战中,肃宁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从前方冒雨巡查的“逆行者”,到后方精准调度的“指挥员”,再到默默保障的后勤人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发光发热,汇聚成守护铁路安全的强大力量,更传递出直抵人心的温暖与担当。
在灵寿站的食堂里,氤氲的热气驱散了窗外的湿冷。厨师张素华心里始终牵挂着在冒雨巡查的职工们。他精心熬制着姜汤,当一碗碗温热的姜汤递到巡查人员手中时,暖的不仅是被雨水浸凉的身体,更熨帖了每个人疲惫的心。定州西站的值班人员刘航,提前备好感冒药品和当巡查人员归来接过这份贴心关怀时,脸上的倦容瞬间消散。为了让巡查人员能换上干爽舒适的工装,肃宁北站后勤团队轮流值守,将一件件被雨水浸透的衣服烘干叠整……严峻的汛情,从未浇灭肃宁铁路人工作的热忱,反而愈发彰显了他们并肩守护铁路安全的坚定决心。
本部包保组成员接到防汛指令后,第一时间收拾行装、集结出发,下沉至各基层站点。他们深知,防汛攻坚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牵动整个防洪工作的成败。抵达站点后,包保组立即牵头组织站内人员加密巡检频次,对线路沿线、设备设施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任何隐患死角。轨道作业车鸣着警笛呼啸而出,直奔桥梁、隧道等关键设备区域进行“地毯式”深度排查;地面作业人员手持执法记录仪,顶着狂风、蹚着积水对线路边坡、排水系统等重点风险点逐一核查,不错过任何异常迹象。
经过昼夜不息地奋战,暴雨终于渐渐收敛了势头,天空逐渐放晴。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铁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望着这条安然无恙的能源运输大动脉,宋沛林、彭庆彬、王卓和所有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欣慰笑容。
“守护铁路安全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这句话早已深深镌刻在肃宁分公司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底。防洪之路从无终点,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畏惧,他们将以永不停歇的坚守与奉献守护能源运输“大动脉”,让每一列列车都能在安全的轨道上畅行无阻、奔向远方。
“神经中枢”精准预警
进入主汛期以来,朔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成为肃宁分公司防洪工作的“神经中枢”。这套集“观云追雨”、雨量监测、雷达回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追踪云层移动、预测降雨强度,而且能将关键数据同步传输至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为防洪决策提供及时支撑。
8月8日深夜,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豆大的雨点如密集的鼓点般狠狠砸向地面。就在此时,气象服务系统突然发出急促的强降雨预警:“肃宁北站小时降雨量达35.8毫米、连续降雨量达58.7毫米。”这一紧急数据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平静。
肃宁分公司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刘继永当即下达指令:“全员落实‘四个宁可、三个不怕’要求,务必坚守住安全底线!”一场与暴雨的激烈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雨量数值、河道水位、列车运行状态等数据正实时跳动、动态更新。调度员一边根据气象系统的实时反馈密切追踪降雨强度与影响范围,一边同步监测上游水库泄洪情况及行洪河道水位变化,一旦系统触发险情预警,便立即启动对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全力保障管内线路设备完好及行车安全。
高效运转的背后,是调度员们对每一组数据的精准核验、对每一次天气转折的敏锐预判,更是用专业素养与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为肃宁公司筑牢了坚不可摧的防汛“应急指挥中枢”。他们虽身处防汛后方,但每一次指令下达都直接关系着一线巡查人员的安危,每一份精准调度都为整场防洪战役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撑,成为守护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幕后防线”。
与此同时,科技手段在设备监测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肃宁分公司通过在铁路沿线布设的各种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线路沉降、路基位移等细微变化。发现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第一时间将险情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为抢险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正是全方位的科技赋能,让肃宁分公司在防洪工作中掌握了主动权,为铁路运输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科技防线”。
“逆行身影”无畏前行
科技手段虽然大幅提升了预警效率,但“人防”的主动担当在防洪工作中同样不可或缺。在防洪攻坚战中,朔黄人化身勇敢无畏的“逆行者”,向着线路最险、雨势最急的地方冲锋。灵寿站工务技术员宋沛林便是这“逆行队伍”中的一员。汛期以来,他始终坚守防汛一线,日夜巡查、随时待命。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雨情就是命令,铁路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8月8日21时,灵寿站的连续降雨量突破55毫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峻汛情,肃宁分公司迅速响应,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30名作业人员冒雨奔赴各防洪重点区段。他们手持强光手电,在漆黑的雨夜中汇成点点移动的星光,弯腰弓背逐米排查线路隐患,挥舞铁锹疏通堵塞的排水沟。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衣衫,却丝毫浇不灭他们守护线路安全的满腔热忱。
“注意!上游王快水库正在泄洪,流经公司Ⅱ级防洪重点地段——行唐至新曲间大沙河特大桥。中心站工务专业、线桥检修中心相关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水位监测系统以及人员现场盯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沙河特大桥状态和水位进行全方位盯控。”对讲机里骤然传来急促的通报,在嘈杂的雨声中格外清晰。此刻,宋沛林和同事们在桥边冒雨值守,双眼紧紧锁定大桥支座与梁体,密切关注着不断上涨的水位线。
在另外一处防汛现场,扎根一线20余年的老铁路人彭庆彬,一手攥着手电筒,一手扶着铁轨旁的防护栏,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艰难巡查。突然,他发现一处路基出现轻微塌陷的迹象,他心中一紧,立刻用对讲机向上级汇报险情,并和随后赶来的同事们一起,争分夺秒地用沙袋对塌陷处进行紧急加固。密集的雨点砸在脸上生疼,汗水混着雨水浸透衣衫,但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不歇,他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拼尽全力守护铁路安全。
00后的王卓坦言,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严峻的防洪考验。起初,他还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但看到身边同事们义无反顾冲向一线、通宵达旦坚守岗位时,他心中的勇气被彻底点燃。他主动跟着分析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双眼紧紧锁定屏幕上的数据,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异常波动。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提神;累了,就站起来走几圈缓解。他知道,自己整理上报的每一个数据、标注的每一处异常都可能直接影响一线抢险的决策方向,关系着战友们的人身安全。
“温暖力量”汇聚成海
防洪攻坚战中,肃宁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从前方冒雨巡查的“逆行者”,到后方精准调度的“指挥员”,再到默默保障的后勤人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发光发热,汇聚成守护铁路安全的强大力量,更传递出直抵人心的温暖与担当。
在灵寿站的食堂里,氤氲的热气驱散了窗外的湿冷。厨师张素华心里始终牵挂着在冒雨巡查的职工们。他精心熬制着姜汤,当一碗碗温热的姜汤递到巡查人员手中时,暖的不仅是被雨水浸凉的身体,更熨帖了每个人疲惫的心。定州西站的值班人员刘航,提前备好感冒药品和当巡查人员归来接过这份贴心关怀时,脸上的倦容瞬间消散。为了让巡查人员能换上干爽舒适的工装,肃宁北站后勤团队轮流值守,将一件件被雨水浸透的衣服烘干叠整……严峻的汛情,从未浇灭肃宁铁路人工作的热忱,反而愈发彰显了他们并肩守护铁路安全的坚定决心。
本部包保组成员接到防汛指令后,第一时间收拾行装、集结出发,下沉至各基层站点。他们深知,防汛攻坚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牵动整个防洪工作的成败。抵达站点后,包保组立即牵头组织站内人员加密巡检频次,对线路沿线、设备设施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任何隐患死角。轨道作业车鸣着警笛呼啸而出,直奔桥梁、隧道等关键设备区域进行“地毯式”深度排查;地面作业人员手持执法记录仪,顶着狂风、蹚着积水对线路边坡、排水系统等重点风险点逐一核查,不错过任何异常迹象。
经过昼夜不息地奋战,暴雨终于渐渐收敛了势头,天空逐渐放晴。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铁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望着这条安然无恙的能源运输大动脉,宋沛林、彭庆彬、王卓和所有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欣慰笑容。
“守护铁路安全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这句话早已深深镌刻在肃宁分公司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底。防洪之路从无终点,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畏惧,他们将以永不停歇的坚守与奉献守护能源运输“大动脉”,让每一列列车都能在安全的轨道上畅行无阻、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