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发力 满格输出
2025年09月01日
字数:2702
版次:03
截至8月20日,国电电力大同公司年度发电量达60.12亿千瓦时,成功突破60亿千瓦时大关;掺烧烘干煤泥超25万吨,累计节约燃煤成本1150万元;单日发电量最高完成4482万千瓦时,创二季度以来单日发电量新高。
一项项持续攀升的亮眼数据,不仅是大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绩单”,更生动镌刻下全体干部职工的奋斗足迹。
度电必争打好主动仗
“京津唐电网晚高峰负荷曲线陡升,加上新能源出力存在波动,这正是我们抢发电量的好时机。”7月28日上午,三期集控室内,值长敏锐捕捉到争发抢发电量的有利信号。他双眼紧盯实时跳动的负荷曲线,迅速下达指令:“立即加强AGC跟踪精度,确保机组稳定顶上高峰负荷!”
高温来袭,也意味着用电高峰同步临近,争分夺秒抢发保供已成为大同公司的行动主旋律,一场以实战淬炼队伍、以行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的攻坚战役全面打响。
面对严峻保供形势与市场机遇,大同公司主动出击、多维发力,时刻紧盯政策导向与电力供需变化,动态捕捉市场脉搏,创新建立“日研判、周优化”工作机制,每日深度分析京津唐区域电力负荷、新能源出力等核心数据,为次日机组运行精心绘制最优负荷“作战图”;每周召开电力市场策略会,围绕月度交易、月内短期交易及跨省外送电量,逐度争夺发电空间,持续做大手中的“电量粮仓”,为4台机组稳发满供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拓展收益渠道,主动参与深度调峰及省间辅助服务市场,全力争取全额调峰收益,在保障迎峰度夏电力供应稳定的同时,为公司增添坚实的效益支撑。
在集控室内,一场无声却高效协同的保电战正同步打响。运行人员全程与电网调度保持紧密沟通,紧盯电网负荷曲线的每一次细微波动,根据实时变化动态优化机组运行策略,确保用电高峰时机组“顶得上、发得出”,负荷低谷期“压得下、稳得住”,以毫秒级精准调控,实现机组与负荷曲线无缝适配。
电量要争,燃料先行。要想在电力市场中赢得主动权,充足的“口粮”是底气。大同公司深谙此道,围绕燃料保障打出“组合拳”,为抢发保供筑牢坚实“粮道”。
在燃煤采购环节,公司密切跟踪煤炭市场供需变化,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精准研判价格走势,力求采购时机“早”、策略“巧”。大力开发经济环保的烘干煤泥,通过科学掺烧有效替代部分高价煤种,在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运输环节,引入燃煤运输车辆智能定位监控系统,依托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追踪运输车辆位置、行驶轨迹及燃煤状态,实现从传统“人防”向智能“技防”的跨越,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确保每一车燃煤都能安全、高效、保质地顺利“入仓”,牢牢守住了能源保供的燃料生命线。
精检细修筑牢安全线
7月11日凌晨4时,大同公司突发险情。受连续降雨影响,8号机组B、C磨煤机相继出现棚煤故障,若不及时处置,极可能引发机组降负荷甚至非计划停机。机组运维人员临危不乱,第一时间触发报警机制,精准锁定故障点位,随后依据应急预案快速开展操作,通过专业手段对棚煤部位进行疏通。整个处置过程衔接紧密、高效有序,仅用5分钟便成功将总给煤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保障了炉膛燃烧稳定性,化解了潜在风险。
为筑牢设备安全运行防线,公司将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作为核心任务,展开了一场覆盖全厂的设备“健康体检”专项行动。各车间、各班组技术骨干全员倾力投入,对所辖设备展开“无死角、无遗漏”排查,盯紧重要辅机运行参数与状态,确保关键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工况;对油系统、升压站、保护系统、电缆绝缘、空调制冷等关键部位进行“地毯式”专项排查,通过层层把关、逐项核验,全力守住“设备零异常”底线,坚决防范任何可能限制发电出力的隐患,为机组稳发满供夯实设备基础。
值班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制度,全天不间断紧盯设备运行动态,确保任何异常信号都能被第一时间捕捉;设备消缺管理全面“提级”,“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夜”的硬性要求在各生产班组扎实落地,从制度层面压缩缺陷处置周期。全体运维人员秣马厉兵、严阵以待,形成“发现缺陷—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的闭环处置机制,一旦察觉设备隐患立即启动响应流程,以最快速度调配资源、开展维修,坚决杜绝“小缺陷拖成大问题”。
针对迎峰度夏期间降雨较多、防洪防汛形势严峻的挑战,大同公司因症施策,各级领导干部主动靠前指挥,带头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率领防汛专班对负米层、电缆沟、电子间等重点防汛部位及易积水、易渗漏的薄弱环节展开高频次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隐患早发现”,确保排查出的安全漏洞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同时,定期清点、补充防汛物资,提前在关键区域布设临时潜水泵、加固防汛沙袋围挡、为露天设备加盖防雨布,通过“提前部署、多重防护”举措,切实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党旗飘扬凝聚向心力
8月1日,面对化学循环水除碳水箱出口泄漏的隐蔽缺陷,化学车间党员先锋队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直奔设备隐患处置现场,精准比对系统运行数据,锁定泄漏关联参数异常点,通过逐处摸排,最终找到隐蔽的泄漏源头。经过高效协作处置,成功消除缺陷,彻底解决了连日来废水系统水量居高不下的难题,用党员的责任担当筑起一道坚实的“水防线”。
这一高效处置场景,正是大同公司“党旗飘扬在一线、能源保供当先锋”主题活动的鲜活缩影。自迎峰度夏进入关键期以来,公司全体党员始终以“冲锋者”姿态挺在保供、消缺、防汛战场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机组稳发满供、攻克急难险重任务的强大动能,为能源保供注入“红色力量”。
在9号机组汽轮机平台,高温热浪裹挟着设备运行的热气扑面而来,党员陈鹏手持红外测温设备对易发高温的“敏感点”进行逐一检测,他双眼紧盯屏幕上的温度数值,手指快速记录下每一组数据,动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当前机组正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任何细微的温度异常都可能触发故障,我们必须认真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高温环境下机组稳定运行。”陈鹏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出对岗位责任的理解。
在大同公司生产现场,像陈鹏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扎根生产一线,每日按既定路线对所辖设备展开全方位巡检。现场设备散热叠加夏季高温,平台内温度远高于户外,一轮巡检下来,工装已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安全帽的帽带也浸出深色水渍,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守护机组安全。
绿荫下,燥热的空气里蒸腾着全员奋进的炽热气息;厂房内,4台机组高效稳定地轰鸣将源源不断的强大电能汇入电网。这场在烈日炙烤、高负荷挑战下熔铸的硬仗,不仅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扛重活、善打胜仗”的硬核队伍,更让大同公司以“顶得上高峰、压得下低谷、稳得住运行”的坚实行动,生动诠释了能源央企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与担当。
一项项持续攀升的亮眼数据,不仅是大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绩单”,更生动镌刻下全体干部职工的奋斗足迹。
度电必争打好主动仗
“京津唐电网晚高峰负荷曲线陡升,加上新能源出力存在波动,这正是我们抢发电量的好时机。”7月28日上午,三期集控室内,值长敏锐捕捉到争发抢发电量的有利信号。他双眼紧盯实时跳动的负荷曲线,迅速下达指令:“立即加强AGC跟踪精度,确保机组稳定顶上高峰负荷!”
高温来袭,也意味着用电高峰同步临近,争分夺秒抢发保供已成为大同公司的行动主旋律,一场以实战淬炼队伍、以行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的攻坚战役全面打响。
面对严峻保供形势与市场机遇,大同公司主动出击、多维发力,时刻紧盯政策导向与电力供需变化,动态捕捉市场脉搏,创新建立“日研判、周优化”工作机制,每日深度分析京津唐区域电力负荷、新能源出力等核心数据,为次日机组运行精心绘制最优负荷“作战图”;每周召开电力市场策略会,围绕月度交易、月内短期交易及跨省外送电量,逐度争夺发电空间,持续做大手中的“电量粮仓”,为4台机组稳发满供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拓展收益渠道,主动参与深度调峰及省间辅助服务市场,全力争取全额调峰收益,在保障迎峰度夏电力供应稳定的同时,为公司增添坚实的效益支撑。
在集控室内,一场无声却高效协同的保电战正同步打响。运行人员全程与电网调度保持紧密沟通,紧盯电网负荷曲线的每一次细微波动,根据实时变化动态优化机组运行策略,确保用电高峰时机组“顶得上、发得出”,负荷低谷期“压得下、稳得住”,以毫秒级精准调控,实现机组与负荷曲线无缝适配。
电量要争,燃料先行。要想在电力市场中赢得主动权,充足的“口粮”是底气。大同公司深谙此道,围绕燃料保障打出“组合拳”,为抢发保供筑牢坚实“粮道”。
在燃煤采购环节,公司密切跟踪煤炭市场供需变化,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精准研判价格走势,力求采购时机“早”、策略“巧”。大力开发经济环保的烘干煤泥,通过科学掺烧有效替代部分高价煤种,在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运输环节,引入燃煤运输车辆智能定位监控系统,依托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追踪运输车辆位置、行驶轨迹及燃煤状态,实现从传统“人防”向智能“技防”的跨越,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确保每一车燃煤都能安全、高效、保质地顺利“入仓”,牢牢守住了能源保供的燃料生命线。
精检细修筑牢安全线
7月11日凌晨4时,大同公司突发险情。受连续降雨影响,8号机组B、C磨煤机相继出现棚煤故障,若不及时处置,极可能引发机组降负荷甚至非计划停机。机组运维人员临危不乱,第一时间触发报警机制,精准锁定故障点位,随后依据应急预案快速开展操作,通过专业手段对棚煤部位进行疏通。整个处置过程衔接紧密、高效有序,仅用5分钟便成功将总给煤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保障了炉膛燃烧稳定性,化解了潜在风险。
为筑牢设备安全运行防线,公司将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作为核心任务,展开了一场覆盖全厂的设备“健康体检”专项行动。各车间、各班组技术骨干全员倾力投入,对所辖设备展开“无死角、无遗漏”排查,盯紧重要辅机运行参数与状态,确保关键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工况;对油系统、升压站、保护系统、电缆绝缘、空调制冷等关键部位进行“地毯式”专项排查,通过层层把关、逐项核验,全力守住“设备零异常”底线,坚决防范任何可能限制发电出力的隐患,为机组稳发满供夯实设备基础。
值班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制度,全天不间断紧盯设备运行动态,确保任何异常信号都能被第一时间捕捉;设备消缺管理全面“提级”,“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夜”的硬性要求在各生产班组扎实落地,从制度层面压缩缺陷处置周期。全体运维人员秣马厉兵、严阵以待,形成“发现缺陷—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的闭环处置机制,一旦察觉设备隐患立即启动响应流程,以最快速度调配资源、开展维修,坚决杜绝“小缺陷拖成大问题”。
针对迎峰度夏期间降雨较多、防洪防汛形势严峻的挑战,大同公司因症施策,各级领导干部主动靠前指挥,带头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率领防汛专班对负米层、电缆沟、电子间等重点防汛部位及易积水、易渗漏的薄弱环节展开高频次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隐患早发现”,确保排查出的安全漏洞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同时,定期清点、补充防汛物资,提前在关键区域布设临时潜水泵、加固防汛沙袋围挡、为露天设备加盖防雨布,通过“提前部署、多重防护”举措,切实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党旗飘扬凝聚向心力
8月1日,面对化学循环水除碳水箱出口泄漏的隐蔽缺陷,化学车间党员先锋队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直奔设备隐患处置现场,精准比对系统运行数据,锁定泄漏关联参数异常点,通过逐处摸排,最终找到隐蔽的泄漏源头。经过高效协作处置,成功消除缺陷,彻底解决了连日来废水系统水量居高不下的难题,用党员的责任担当筑起一道坚实的“水防线”。
这一高效处置场景,正是大同公司“党旗飘扬在一线、能源保供当先锋”主题活动的鲜活缩影。自迎峰度夏进入关键期以来,公司全体党员始终以“冲锋者”姿态挺在保供、消缺、防汛战场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机组稳发满供、攻克急难险重任务的强大动能,为能源保供注入“红色力量”。
在9号机组汽轮机平台,高温热浪裹挟着设备运行的热气扑面而来,党员陈鹏手持红外测温设备对易发高温的“敏感点”进行逐一检测,他双眼紧盯屏幕上的温度数值,手指快速记录下每一组数据,动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当前机组正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任何细微的温度异常都可能触发故障,我们必须认真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高温环境下机组稳定运行。”陈鹏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出对岗位责任的理解。
在大同公司生产现场,像陈鹏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扎根生产一线,每日按既定路线对所辖设备展开全方位巡检。现场设备散热叠加夏季高温,平台内温度远高于户外,一轮巡检下来,工装已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安全帽的帽带也浸出深色水渍,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守护机组安全。
绿荫下,燥热的空气里蒸腾着全员奋进的炽热气息;厂房内,4台机组高效稳定地轰鸣将源源不断的强大电能汇入电网。这场在烈日炙烤、高负荷挑战下熔铸的硬仗,不仅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扛重活、善打胜仗”的硬核队伍,更让大同公司以“顶得上高峰、压得下低谷、稳得住运行”的坚实行动,生动诠释了能源央企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