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从“乌金”到“黄金”
—— 宁夏煤业科技解锁煤炭的千种可能
本报记者 程玉杰
2025年08月19日
字数:2469
版次:02
  一块块煤炭乌黑坚硬,但在一些人手中,会产生无数变化,不仅变身液体、气体,还能变成化妆品、洗涤剂、高端润滑油、汽车配件、香料……听起来很魔幻、很大胆,这就是宁夏煤业煤制油化工研究院正在进行的工作。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6家产业研究院之一,宁夏煤业煤制油化工研究院拥有7支技术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
  我国的资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宁夏更是典型的富煤省区。为了让煤炭发挥最大价值,宁夏煤业大力实施煤炭的就地转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研究院勇挑重担,研发范围不断扩展,从煤气化、催化转化、煤基聚合物及新材料,到煤基油品与精细化工品,有力促进了公司产业链的延伸和效益的提升。

  破局:从“受制于人”到“技术自主”

  在研究院,催化转化技术创新团队主任王亮告诉记者:“催化剂是煤化工的核心,不同的催化剂转化出不同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化工市场,掌握先进催化剂技术,就等于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过去催化剂长期被国外垄断,价格昂贵,成本居高不下。宁夏煤业不甘心受制于人,研究院瞄准煤化工园区用量大、关键核心催化剂等展开攻关,全力推进国产化进程。
  2018年,催化转化技术创新团队自主开发出MTP催化剂,拉开了催化剂全面国产化应用步伐。该催化剂取得核心发明专利15件,生产应用中,无论是丙烯收率、总体寿命,还是市场价格等指标都较进口MTP催化剂具有显著优势。
  历经2年研发,今年4月,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费托合成油加氢裂化催化剂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性能考核鉴定。专家组综合评定,该催化剂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为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关键核心催化剂,它对柴油增产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提升装置整体经济效益。此次研发成功标志着研究院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该团队正积极推进该催化剂工业化应用,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4年,该团队自主开发的专用C3吸附剂,目前,已经在烯烃二公司工业应用,替代了进口吸附剂,降低了企业吸附剂的采购成本。依托宁夏煤业MTP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团队今年布局研发MTO催化剂等系列催化剂,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做好技术储备。截至目前,17个人的催化转化技术创新团队,已经研发出多种专用催化剂、吸附剂,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

  跃升:摘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润滑油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就是要摘这颗明珠!”看上去柔柔弱弱的高端油品创新团队主任梁雪美,语气坚定。高端油品创新团队有21人,其中一半是女性、硕士研究生,专注研发基础油和润滑油。
  高端润滑油应用广泛,价值较高,是宁夏煤业煤化工亟待拓展的领域。该团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多点突破。
  团队基于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费托精制蜡原料,研发出CTL润滑油基础油、低黏度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并以这两个基础油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等一系列全合成润滑油产品,注册了C能+润滑油品牌商标。
  产品在宁夏煤业各煤矿和煤制油公司等单位使用的同时,2024年在宁夏电力、乌海能源等兄弟单位机械设备上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展现出卓越的抗磨性能、抗氧化稳定性及黏温特性。
  目前,宁夏煤业已构建起覆盖车用和工业用两大领域的11种高性能自研润滑油产品,实现了从生产中端材料到终端产品的跨越。目前,C能+润滑油品牌建设纳入国家能源集团整体规划,4个注册商标通过审查。
  梁雪美告诉记者:“现在市售的进口润滑油占据国内90%市场,而我们的C能+高端润滑油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附加值高、价格大幅降低,打破了国外市场垄断,拥有良好市场竞争力。”
  宁煤,不止于煤!在科技的强力驱动下,煤炭以多种形态,从低端走向高端,完成一次次华丽变身。

  根基:打造科学家团队,锻造硬核创新力

  今年,研究院确立了48个研发项目,对于一个只有200人的科研单位,平均一个团队要研发7个项目,这意味着每支团队、每名研发人员都承担着重任。
  17年来,研究院广纳人才,研发人员从成立之初的20余人增至如今的2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147人,高级及以上职称42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该研究院不断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建设,着重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焦国家战略和集团公司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推进上海研究院、自治区煤炭间接液化产品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协同攻关能力。2021年,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近年来,该研究院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2项,累计申报专利1882件,其中获得PCT国际专利3件,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
  2024年,研究院首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2项,参与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级项目承担数量创历史最高。并承担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7项。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研究院成功跻身集团公司6家产业研究院之列。
  近年来,研究院科技力量喷薄而出,以两级公司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增强科研定力和科研攻关能力,立足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壮链,精耕细作七大创新领域,形成了十余种成套技术,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驱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在科技的引领下,煤炭实现了从单一煤炭向聚烯烃产品、高端油品的多元化发展,构建起了“煤—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宁夏煤业相继建成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聚甲醛、煤基烯烃、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等10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规模超过1200万吨,年转化煤炭3400万吨。
  从“受制于人”到“技术自主”,从“卖煤”到“卖高端产品”,宁煤科研人用创新证明:煤炭的价值,远不止于燃烧。实践证明,强大的科研力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宁煤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块块煤炭的未来,必将发生更多、更精彩的变化,宁煤的前景,值得无限期待!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