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包神铁路: “几字弯”里绿意浓
本报特约记者 贺晓梅
2025年08月19日
字数:3147
版次:01


  列车运行在神朔线燕家塔至神木北区间。


  HXN6型油电混合动力机车。


  包神铁路智慧调度大厅。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在黄河“几字弯”的臂弯里,碧波荡漾,绿意葱茏。
  站在包神铁路黄河大桥上极目远眺,桥下成群的赤麻鸭在碧绿的河面上嬉戏觅食,与桥上呼啸而过的万吨重载列车动静相宜。天窗检修期间,万南站区的线路工们顶着烈日,俯身将轨距尺贴在滚烫的钢轨上,他们专注的眼神中,不仅是对线路精度的执着,更是对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让母亲河永葆生机的坚定承诺。

  作为集团公司纵贯黄河“几字弯”腹地的能源大动脉,包神铁路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以1228公里的钢铁长龙为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包神答卷”——一条联通能源保供与生态保护的“绿色动脉”正强劲搏动。

  黄金水道上的“能源长城”:保供使命中的绿色担当

  包神铁路地处蒙陕晋黄河流域的“几”字大弯上,作为国家“西煤东运”第二条黄金大通道,跨越蒙陕晋三省区六市十七个区县,所辖的四条铁路甘泉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塔韩铁路,恰如黄河之弦,两次横跨黄河,经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一路向东,直达渤海,是黄河流域“能源长城”的坚实守卫。
  盛夏的乌兰木伦河畔,烈日炙烤着大地,上湾站装车站场却依旧繁忙。HXN6型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在高温中平稳运行,通过“无固定人员+远程巡视”的智能装车模式,精准完成煤炭装车和抑尘剂喷洒,确保每一列火车高效清洁出站。
  在调度指挥中心,巨型弧形屏上跳动着1228公里铁路线的实时动态。调度员指着屏幕上密集闪烁的光点介绍:“智慧调度系统不用人工就可以实现车辆全过程追踪统计,就连货运装卸作业进度都可以实现可视化。”近年来,该公司装车量、货运量接连刷新历史纪录,连续6年保持3亿吨高位,连续3年在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改革成效评价中荣获“标杆”,连续5年获评集团法治企业A级单位,在“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中,“包神品牌”荣登交通运输业第3名。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包神人“不让一吨煤耽误在黄河岸边”的庄严承诺。
  在包神人心中,能源保供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责任。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优势,主动对接上下游企业,全力优运输、促营销、抢煤源,最大化开行万吨编组列车,采用“核心站装车+卫星站编组”疏解模式,谋划提升包神南线运力。8月13日,包神南线完成装车120列、50.14万吨,公司总量完成247列、102.71万吨,均创年度最高水平。联动呼铁局实施“量价互保”“量大激励”运价优惠政策,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上半年优化调整运价5次,蒙煤经万水泉装车量突破187万吨,同比增加161万吨。抢抓运力富余窗口期,深入挖掘非煤客户,开拓榆林—华南“一箱制”公铁海联运新通道,超进度完成72万吨。
  截至8月14日,该公司全年累计货运量完成18971.34万吨,成为黄河流域能源动脉上最强劲的心跳。

  重载铁轨旁的“生态卫士”:母亲河畔的绿色革命

  在包神铁路贯穿黄河流域的铁路沿线,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治理从未间断。
  从1989年开通至今,36年来,包神铁路始终以“守护黄河安澜”为己任,把铁路建设运营与周边环境绿化同步实施,持续推进甘泉线沙害整治工程,通过人工清沙、修筑挡沙堤、布设网纱障、边坡种草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消除积沙侵蚀铁路危害。在包神线持续关注弃渣场地质变化情况,日常加强对水保设施的维护管理,积极采取草籽播撒等措施,防止边坡破坏、植被退化和水保设施损坏,实现铁路绿化整体上与区域山水环境相匹配,形成了“车在林中行,煤在箱中运”的生态画卷。
  如今,蓝天白云下包神列车疾驰的照片时常占据职工的朋友圈,而爆屏的“流量密码”就是空气质量、环境提升带来的满满幸福感。甘泉公司2025年一次性购买绿电,实现100%绿电消费;金泉站、甘其毛都站投资约1.4亿元分别建成现代化封闭煤棚,从根本上解决两站场煤尘污染的问题。公司沿线供热燃煤锅炉均由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电锅炉、引接市政方式等替代,供热能耗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年底,甘泉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76吨标煤/万元,较同期下降1.6%。
  在神朔公司,一列列运煤专列穿行在绿林之中。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还是粉尘飞扬的边坡荒地。神朔公司始终不间断开展能源企业造林绿化活动,于2017年、2018年分两批,将1.24万株1.2米高樟子松栽植在铁路驻地紧邻的神木市店塔镇陈家岔村,经过3至4年的管理养护,完成了樟子松绿化验收交接,成活率100%,真正达到“一次绿化,一次成活,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目标,让重载铁路甩掉“黑色印记”,化身黄河流域的绿色飘带。
  在巴图塔站区装车点,一场“降尘革命”正在上演。每列煤炭都会有环保抑尘剂均匀覆盖在煤堆表面。“我们从工艺到流程严格落实煤炭抑尘‘六达标’,采取专用线抑尘剂喷洒设备改造、增配抑尘剂粘度检测设备、搭建隧道扬尘环境监测平台等多项举措,通过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进,凝练形成了煤尘治理‘十大标准’,煤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巴图塔站区主任王新骄傲地介绍着。
  践行“两山”理念,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近年来,包神铁路以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管内各专用线装车点抑尘喷洒点全部达到“六达标”标准。神朔线霍家梁隧道创新隧道粉尘治理模式,粉煤灰下降93%,煤尘污染卸压整流装置在梁家山隧道成功应用。深化无废企业建设,17项重点任务完成7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用新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优于控制目标。
  包神铁路正在用一点一滴的改变,在黄河岸边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尘长城”。

  发展长卷里的“包神答卷”:“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包神铁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由表及里永葆“绿色包神”荣光。
  在包神铁路文化展厅,一组今昔对比见证着发展理念的升华。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与在绿意盎然中穿行的国能号24轴的图片并列陈列,烟尘弥漫天空的泛黄老照片与色彩明艳的蓝天白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作为包神铁路第一代乘务员的白祥林说道:“我们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如今的电力机车,动力变迁的背后,是我们始终在寻找机车能耗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平衡点。”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包神铁路加快推进机车装备转型升级,对到期的SS4型直流机车更新为12轴交流机车,并逐步实现主型化。截至8月14日,该公司自有197台电力机车中交流机车105台,占比达到53%。针对传统DF型内燃机车油耗高的情况,包神铁路购置了7台HXN3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替代DF系列内燃机,2022年新购的2台HXN6型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平均油耗较DF4B型机车可节约40%,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双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为让九曲黄河持续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包神铁路瞄准“无废企业”建设这一目标,制定印发《包神铁路“无废企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以炉渣、污泥、清筛弃土、废旧钢轨、其他一般固废等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及推进实施的分解任务。朱盖塔站区引接市政后,包神铁路炉渣将彻底不再产生,并优化废旧钢轨等废旧物资报废台账和报废流程,招标采购中优先具备资源再利用的承包商进行回收。同时,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和监测,建成了机务神木北站、朱盖塔站、东胜分部等7处标准化危险废物暂存库,危险废物转移严格按照“三联单”制度执行。今年以来,公司污泥、废矿物油、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较上一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母亲河的馈赠正回馈着守护者。当夕阳将包神铁路黄河特大桥染成金色,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驶向远方,而奔驰的铁路线旁,羊群悠闲啃食牧草,映照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铁路,更是黄河子孙的未来。”在这条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钢铁长龙上,钢铁动脉已然化作流淌幸福的生态琴弦,包神人正以新时代的担当,奏响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双重乐章。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