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火”凤涅槃
2025年08月12日
字数:2106
版次:02
本报记者 李 霄 通讯员 彭 超 刘 君
黄河之畔,豫西邙山脚下,河南公司孟津电厂的冷却塔水雾氤氲,纵横交错的能源管网在晨曦中折射出工业美学的光芒。历经十年创新求变,这座曾以两台600兆瓦机组为核心的传统火电企业,如今已走出了一条“传统能源绿色升级、综合能源创新引领”的转型新路,实现了电、热、冷、汽、气、水等十类能源产品协同供给,其非电收入占比从零攀升至超11%,为落实“双碳”目标、破解传统火电企业生存困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火电+”的转型样本。破局:重塑火电新价值
曾经,火电一直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军”,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煤炭价格的高位震荡,传统火电行业逐渐陷入发展困局。
“火电行业必须从‘发电主体’向‘综合能源动力中心’转型,这是生存之战,更是未来之战。”孟津电厂领导班子达成的共识,道出了企业转型突围的决心。2012年,面对煤炭价格高企、新能源挤压的困局,该厂开启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时间拨回到2013年,当同行还在依赖单一发电营收模式时,孟津电厂敏锐捕捉到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用汽需求,率先实施低压蒸汽对外供应改造。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开发区20余家工业企业的用汽需求,更为区域后期招商引资提供了能源供应的便利条件。
此后,孟津电厂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省首家现役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火力发电厂;2017年,实施“引热入洛”供热改造,为洛阳市区和孟津县城区1500万平方米居民区提供供暖服务,年替代散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让“电厂余热暖万家”成为现实;2019年,实施一期机组多联供改造项目,实现高焓值4.5兆帕中压蒸汽对外供应,年增收益8000万元,并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循环水“零排放”,获评河南省节水型企业。
十年间,孟津电厂非电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占比迅速攀升至近11%,初步构建起“电为基础、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我们就像能源界的‘百货商场’,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计划经营部经理陈海杰的比喻,生动勾勒出孟津电厂从“单一发电生产者”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蜕变。
立新:构建保供新范式
如果说前十年是孟津电厂能源多元化的筑基阶段,那么2023年启动的“高效低碳火电+综合能源多元协同供给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则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以技术为驱动的质变新阶段。
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被河南省认定为豫西区域唯一的大型化工园区,随着园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为综合能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孟津电厂主动识变、求变、应变,不断丰富能源“百货商场”的“货品清单”:2024年8月,压缩空气供能项目、长距离供冷系统及高纯度深冷空分制氮技术优化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开工;同年12月,3万标方/每小时压缩空气供能项目投运;今年3月,3500标方/每小时高纯度深冷空分制氮项目投运;今4月,2500吨/每小时长距离供冷项目投运。至此,企业不仅逐步实现综合能源“十”联供,而且打开了“跨行业”供应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孟津电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火电机组灵活性调节的要求,扎实推进“三改联动”:2024年10月,两台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能力最低可降至20%,重塑形成了新一代煤电机组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只盯着煤变电,现在连一缕余热、一滴废水都要榨出价值。”生产技术经理林长治的感慨,折射出企业在技术攻坚与转型发展中的创新智慧。
致远:培育双轨能源生态
今年2月份以来,孟津电厂启动“十联供Plus”升级计划,推动转型发展持续升级。
在厂区扩建端,积极探索工业蒸汽余能梯级利用,采用抽背机加汽汽换热耦合大型高压空压机,可稳定供应中压压缩空气、中压蒸汽、低压蒸汽等多种能源,预计年增加营收超5000万元。
在厂区空地上,孟津电厂已大面积试种“可燃烧”芦竹,积极探索拓宽燃料品种的新思路。开展污泥掺烧、牛粪掺烧的可行性调研,比对生物质破碎直燃、生物质炭化磨细等技术路线,研究高效率、多种类生物质掺烧模式。项目实施后,预计年掺烧生物质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将为生物质掺烧开辟新路线。
在开发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孟津电厂高标准投建4个源网荷储一体化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10兆瓦,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及绿色转变、绿色专线工程,项目投运后将有效降低用能企业生产成本,让绿色风电首次在巍巍邙山上实现规模化输出。
从2013年首次对外供汽,到2025年实现“十能联供”,孟津电厂用12年时间探索出了清晰的“三步走”转型路径:
——能源梯级利用筑基期(2013至2019年),通过蒸汽供应、居民供暖、除盐水供给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
——技术驱动质变期(2020至2024年),以压缩空气、集中供冷、高纯制氮等创新业务,打开工业能源市场;
——生态融合跃升期(2025年起),通过固碳农业、绿电替代等前沿探索,实现能源价值与生态价值共振。
孟津电厂的实践证明,传统火电企业并非“夕阳产业”,转型更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一场从思维模式到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变革。这种“立足火电、多元增值”的路径,深度契合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发展要求。
如今,这座黄河之畔的老电厂,正以“综合能源动力中心”的全新身份,通过构建“传统基底+新兴赛道”双轨驱动的能源生态体系,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书写着传统产业焕新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