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责任国企
与候鸟“和解”
本报记者 李 霄 通讯员 孙 涛 徐龙汉
2025年08月12日
字数:1082
版次:01

风机林立的大庆草原



运维人员迁移鸟窝



东方白鹳在塔顶筑巢(摄于2023年5月10日)



运维人员观察候鸟迁徙情况


  7月8日,湛蓝天空下的龙源黑龙江公司草原风电场输电铁塔刺破天际,塔身上斑驳的防鸟刺在风中轻轻舞动,体型巨大的东方白鹳翱翔而过,偶尔有几只小型候鸟在输电线路附近驻足停歇,呈现出一幅人鸟和谐的景象。
  草原风电场现场负责人张维龙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东方白鹳的离开让他松了一口气。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地区自然环境改善和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野生鸟类数量逐年增多。在齐齐哈尔湿地、大庆草原等树木稀少的开阔地区,输电线路和电塔成了鸟类筑巢、停歇的理想场所,由此引发的“鸟线矛盾”日益凸显。龙源黑龙江公司用3年时间,探索新能源企业鸟线和谐共生的最优解,将痛点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支点,成功与候鸟“和解”。
  “2021至2022年,仅齐齐哈尔湿地和大庆草原两地的新能源发电站,因鸟类排便、鸟巢潮湿引发的输电线路短路跳闸就高达60余次,鸟类误撞机组、鸟巢引发的短路起火等情况时有发生,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因其体型巨大且常在输电铁塔上筑巢成为最大‘祸首’,一度让风电场职工们头痛不已。”时至今日,回忆起那些频繁的短路跳闸事件,公司西部设备维保中心主任吴希冬依旧感到心有余悸。
  转变始于一场“三维”防护的革新。面对“鸟线冲突”给新能源发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以及鸟类栖息迁徙带来的双向威胁,龙源黑龙江公司于2023年春季启动“推动鸟线和谐共生”专项行动,构建“人、鸟、设备”“三维”防护体系。在各地志愿服务分队招募“爱鸟于心”志愿者,积极投身公益宣传。大庆草原及克东爱华发电站成立“护线于责”攻坚队,围绕输电线路挡鸟、驱鸟开展技术攻关。
  62名志愿者在属地竖起40块野生动物保护展板,将570余张宣传单送到当地群众手中,但真正的突破藏在细节里。运维人员在隐蔽的朝阳树干安装防腐处理的人工鸟巢,内置木屑的“精装房”成功引鸟入巢34窝。塔腰处,光声仿真驱鸟器与反光板组成24小时防护网。最精妙的设计在塔顶——12根防鸟刺以60°夹角向外延伸,既阻止大型鸟类停留,又为小型候鸟留出安全通道。引鸟、护鸟措施的成功推动,有效减少了鸟类在输电线路停歇和铁塔关键位置筑巢情况的发生,实现了从“人鸟冲突”向“人鸟和谐”的转变。
  如今,龙源黑龙江公司各场站运行维护人员在开展日常机组巡视工作的同时,仍在协助保护区维修人工鸟巢、标注巢穴发现地、向河流内投放鱼苗和参与鸟类救助。“鸟线矛盾”作为野生动物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一个缩影,正推动着龙源黑龙江公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