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能源保供战线上的“智能尖兵”
本报通讯员 布玛 张继先 高富军
2025年08月05日
字数:1104
版次:03
  在神东煤炭生产服务中心特种车辆维修车间内,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与金属摩擦声交织,特种车辆检修队副队长冯春站在一台崭新的WCJ35E铲板式支架搬运车旁,目光紧紧盯着车身显示屏,手指轻轻点触屏幕,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车身两侧的广角摄像头瞬间启动,将车辆周围原本的视线盲区,清晰投射在10英寸的高清屏幕上。
  今年,中心迎来了两位“重量级新成员”。3月,WXB45防爆蓄电池铲板式支架搬运车率先投用;6月,WCJ35E柴油动力支架搬运车也正式上岗。这两台设备的加入,如同为能源保供战线注入了两支“智能尖兵”。在车间一隅,蓄电池车检修组班长孔令良在WXB45旁,掀起厚重的电池盖板,露出排列整齐的铅酸电池组,他兴奋地介绍道:“这辆车采用了四轮独立驱动技术,4个轮子各带一个电动机,直接缩短了传动链,传动效率比传统车辆提升了5%以上。这5%能让电池续航能力大幅增强,以前设备在使用中需频繁充电,现在可以连续作业更长时间!”
  然而,真正让众人眼前一亮的,是新设备安全系统的全面升级。只见WCJ35E的驾驶室,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按钮与显示屏。铲叉一组班长郭航指着显示屏上的九宫格画面,眼神中满是自豪:“这才是咱们新设备的‘杀手锏’!前后摄像头能实时监测20米范围内的情况,两侧的广角镜头更是厉害,直接覆盖360度盲区。”说着,他招呼测试员进行演示。只见测试员悄悄靠近车身右侧缓缓蹲下,几乎就在同一瞬间,尖锐的声光警报骤然响起,车内的语音系统立即发出警示:“请注意周边行人!”同时,警报灯开始急促闪烁,显示屏上也清晰标注出5米内有人员靠近,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毫无延迟。
  “以前,这种盲区风险根本不能显示得这么仔细。现在这些‘电子安全员’,就像给车辆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而且,这些‘电子安全员’可以24小时在岗。”郭航说道,“它们时刻保持警惕,比人眼还灵敏,任何靠近车辆的危险情况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新设备带来的改变,一线司机们感受最为深刻。特种车司机郭锋笑着说:“以前倒车转弯,心里总得绷紧一根弦,精神高度紧张,一趟活儿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好了,四面八方看得清清楚楚,雷达还会提前‘打招呼’!”
  如今,这两款新设备已然成为生产服务中心的“安全守护明星”。驾驶室内的显示屏轻轻一点,巷道全局便尽在掌控,作业视野盲区也被压缩至极限。从设备性能的提升到安全系统的革新,每一处细节的优化,都彰显着科技赋能安全生产的强大力量。
  智能设备的核心是保障人的安全。在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能源保供任务艰巨,这些“智能尖兵”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跃升,更是矿工兄弟生命安全的坚实保障。它们用精准的监测、及时的预警,为能源生产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成为守护矿工生命、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可靠“卫士”。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