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本报通讯员 刘莹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921
版次:03

  张北检查地源热泵机组线路。

  “主任,3号站区的供水管又冻裂了!”凌晨4点,张北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窗外是零下25摄氏度的寒夜,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霜。他迅速穿好工作服,那枚别在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月光下微微发亮。
  “十年磨剑终成锋,一朝破竹势如虹。”十余年时间,曾经的武警尖刀班战士一步步变身为污水管网管道工、乌兰木伦水电班工班长、东胜水电班工班长、东胜服务中心安技员、海流图服务中心主任,从乌兰木伦到东胜再到海流图,他的工作阵地,一路向北。
  记得2012年刚退伍到包神铁路报到那天,党支部书记听了他的经历后,看着他对新工作的一无所知,和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武警尖兵?我们这儿可只需要会修水管的后勤工。”他挺直腰板回答:“请党放心,当兵十年我学会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第一次独立维修时的窘境至今历历在目。老师傅拍着他肩膀说:“小张啊,光有力气可修不好管道。”可他并不气馁,利用业余时间就看书,查资料,用换下来的旧设备拆卸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那个极寒冬夜,他在冰水里泡了36小时抢修管道,从此工友们开始叫他“管道医生”。
  “主任,智能供水系统的传感器又报警了!”年轻的维修工小赵慌慌张张跑来。他放下焊枪擦了把汗:“别急,跟我去机房看看。”这套获得专利的系统凝聚着张北和团队工友多少不眠之夜。记得研发最关键阶段,他们在实验室打了整整一个月地铺。当工作中有人累得直打瞌睡时,他总说:“当年在部队演习,我们三天三夜不合眼是常事。”
  去年冬天巡查时,看到巴音杭盖站的老王用冰水洗脸,张北心头一紧。“老王,这大冷天的……”“嗨,习惯了,咱们小站条件就这样。”老王满不在乎的笑让他鼻子发酸。回程路上,他对中心安技员和工班长说:“从明天开始,咱们实施‘温暖工程’。”自此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巴音杭盖、昌吉高勒等10余个车站的直饮净水加热一体机安装工作,为职工送来甘甜、可口的直饮水。他说,当看到职工们用上热水时眼里的笑意,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夜晚,他又在独自巡视站区。远处列车轰鸣而过,车窗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他想起退伍时老连长的话:“张北啊,军装可以脱,但军人的心永远不能丢。”寒风中他的身影傲然挺拔,因为他知道,在这千里铁道线上,自己永远是个守卫温暖的兵。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