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兵
2025年08月01日
字数:1300
版次:03

孟永志(左)为新入职职工讲解运行系统图。
从军营到电厂,从橄榄绿到工装蓝,孟永志始终带着军人的鲜明烙印,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坚守。2001年,他脱下军装投身电力事业,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本色,化作守护机组安全的执着信念,成为霍州电厂里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2001年退伍入职霍州电厂,他从零学起。培训时,别人休息他啃规程;现场学习时,为弄清一根管道走向,他仰着头沿管架走了数遍,甚至钻进沟盖板下摸索。“我是一个兵”的信念刻在骨子里,让他在新战场迅速站稳脚跟,拿下“优秀学员”称号,开启了从新兵到主值班员的蜕变。
机组调试和168试运阶段,他连续值守,监盘时眼睛瞪得像探照灯,调整参数时手指快如闪电。#1引风机突发设备故障,500MW负荷骤降,他秒级响应:“减风量、降负荷!”“停D、E磨!”“控制汽温!”指令清晰如鼓点,操作稳准如教科书,最终稳住了参数,保障了机组稳定运行。同事说:“有孟哥在,再急的事都能定下来。”
2025年4月的一个上午,下后夜班的孟永志刚回到家洗漱,楼下突然传来隐约的噼啪声。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拉开窗帘,一股焦糊味直冲鼻腔——楼下住户的阳台正蹿着明火,浓烟已经裹着火星往楼上飘。
“坏了!”他想起邻居最近正在出差,他抓起手机先拨了119,报清地址便转身冲向窗边。后夜班的疲惫被抛得一干二净,军人时期森林灭火的经验瞬间涌上心头:“得先画隔离带!”主人不在家,门进不去,他踩着窗台翻到楼下平台,一把扯下晾衣绳上的床单,蘸了水往燃着的窗沿扑,又踹开楼道杂物间,把纸箱、塑料瓶往外清,硬生生在火场旁辟出块安全区。
“屋里还有人吗?”他冲浓烟里喊,没人应答便咬着牙冲进去。浓烟呛得他直咳嗽,眼睛辣得流泪,却凭着记忆摸到厨房,抱起桌下的煤气罐就往外跑。来回三趟,把住户重要电器都抢了出来,额角被掉落的火星烫出个红印也没察觉。
等消防车呼啸而至,消防员一看现场就惊了:“多亏你清了杂物、隔了火路,不然火早串到整栋楼了!”他摆摆手往后退,满手黑灰的手掌在工装上蹭了蹭,笑着说:“没啥,以前在山里扑火就这么干。”朝阳爬上他沾满烟灰的脸庞,那双眼睛亮得像映着跳动的火苗。
“这等离子装置就像战场上的信号灯,启停机时可得盯紧了。”集控室里,孟永志拿着图纸给新职工比划,手指在磨损的规程手册上划过重点。他的教案本上,红笔标注的“注意事项”比正文还多——哪根管道冬季易结霜,哪个阀门开关要留半圈,都是多年摸爬滚打攒下的“实战秘籍”。
作为技术骨干,他是年轻职工最喜欢的教练员,有次年轻值班员仿真机演练,面对波动的参数手忙脚乱,他没直接上手,而是拉着人看历史曲线:“你看这负荷变化前,汽压已经有苗头了,就像打仗要预判敌人动向。”三遍实操演示后,年轻职工终于摸清规律,他笑着拍拍对方肩膀:“咱们守机组,就得比参数变化快半拍。”精湛的技术功底、温和的待人态度、爽朗的笑声,再加上乐于助人的热忱,让他在“高师带徒”过程中格外受年轻职工欢迎。
从军营到电厂,孟永志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拧得紧、站得稳。他总说:“我是一个兵。”简单一句话,映着军人的底色,透着工匠的执着,更暖着身边每个人的心,在霍州电厂的发展画卷里,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