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让钢铁巨兽“静心”
本报记者 郝华
2025年07月31日
字数:1041
版次:01

刘小龙团队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图纸现场校核


刘小龙(右)监测和分析流致声共振机理


刘小龙团队讨论吹灰器区域降噪方案


刘小龙(右二)研究汽水管道隔振安装方案
  
  在福建罗源湾港区,距离新建居民楼仅30米,一台1000兆瓦超临界机组如钢铁巨兽般轰鸣运转——这就是刘小龙面临的战场。作为福建连江港电的锅炉高级点检长,这位“连江工匠”带领仅有5人的锅炉班组,打响了一场关乎企业与社区安宁的降噪攻坚战。
  立体声场,难题如山。首次在百万级Π型炉上使用的全容量高压旁路支管,蒸汽流速超50米/秒,振动幅度高达140微米,尖锐的高频噪声穿透力极强;高山环绕的厂区形成复杂立体声场,锅炉顶部的吊杆区域更是多种噪声的“共振箱”;传统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老化快、效果差,而空间局促的厂区几乎无法进行大规模改造。
  面对国内首例近居民区大机组噪声治理难题,刘小龙深知必须另辟蹊径。他抽丝剥茧,从源头破题,带领团队通过精密试验与声场测绘,精准锁定噪声源;联合技术团队对高旁支管“流致声共振”展开机理研究,从振动源头切入治理;针对吊杆区噪声,他创新提出“结构解耦式”振动控制方案,首创“底部悬浮+侧向限位”安装架构,匹配梯度阻尼设计,隔振效率突破95%,空气声隔声量达35分贝以上。
  更大的突破在于材料应用。刘小龙引入航天级气凝胶介质,巧妙设计“三明治”复合结构包裹电厂四大管道。这种纳米级孔隙材料形成声波折射矩阵,使500赫兹以上频段插入损失达38分贝,较传统材料提升210%。同时耐受550摄氏度高温与零下30摄氏度严寒,其卓越的隔热性更让锅炉保温层外表温度从70.1摄氏度大幅降至34摄氏度,热效率显著提升。
  然而攻坚之路并非坦途。吹灰器包覆降噪方案实施后,意外导致设备温度飙升、电缆加速老化。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刘小龙与团队人员连夜展开激烈讨论。最终,他果断调整策略,主导制定了“整体隔声+物理降温”的创新方案——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形成自通风冷却风道,一举化解了密闭隔声与设备散热的行业级矛盾。
  从2024年8月开工以来,历经多轮台风与高温考验,刘小龙团队在4000余吨降噪材料的安装战役中实现了安全零事故。当双机组满负荷运转的轰鸣最终被驯服,监测数据清晰显示:厂界噪声稳定达到国家3类区标准,敏感点噪声满足2类区限值。更令人振奋的是,主蒸汽管道高压旁路支管的振动值被压降至治理前的13%,一套完整的流致声共振诊断治理体系由此诞生。
  望着宁静下来的厂区和远处陷入安睡的居民楼,刘小龙没有停下脚步。捞渣机智能化监测等新课题已在他案头铺开,这位让钢铁巨兽“静心”的工程师,正为集团的绿色未来注入更多安宁的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