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掘”无止境勇攀峰
—— 乌海能源五虎山公司刷新近10年掘进纪录
2025年07月25日
字数:2035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薛茜


  乌海能源五虎山公司011208回风巷,智能掘锚一体机轰鸣作响。在综掘二队司机贾正雄的精细操作下,截割头如手术刀啃咬煤岩,巷道掘进施工高效推进。
  截至7月14日,该公司年累计掘进进尺完成4671.5米,与去年全年掘进总量持平,刷新了近10年来掘进进尺最高纪录。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干部职工协同作战凝聚攻坚合力、科技革新破解深层难题、安全管理筑牢发展根基的使命担当。

  团结奏响“同心曲”

  “4671.5米不是单打独斗的成果,是三个掘进队攥成拳头拼出来的。”该公司综掘二队党支部书记赵东升的话,道出了成绩背后的协作密码。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辅助运输系统投运,无轨胶轮车替代轨道运输,老巷道扩巷任务陡增,掘进量直接翻倍。原本各司其职的三个掘进队,迅速变身协同作战的“兄弟连”,上演了一场场无缝衔接的“井下接力赛”。
  综掘二队肩头压着“双重担”:1208回风顺槽要采用全新的掘锚机加锚网索支护;1007上运顺槽需攻克综掘架棚支护与无煤柱开采的复合难关。面对新设备新工艺,该队组织技术骨干到利民公司取经,回来后将新技术应用到“实战练兵”现场,从每日掘进2米到单班完成6米,硬生生啃下这块“硬骨头”。1007上运顺槽更具挑战,无煤柱开采让巷道压力陡增,初期顶板频频出状况,钢梁都被压弯。矿上请来高校专家“会诊”,最终打出“注胶加固顶板+煤帮棚头卸压+密集矿压观测”组合拳,以架棚加锚网索联合支护,既守牢安全底线,又提高掘进效率。
  综掘三队完成十二层轨道上山扩巷转场后,综掘一队班组即刻接手剩余任务,实现设备与任务无缝交接;综掘二队因探放水临时停掘,次日两个班组便转场支援综掘一队的909下运扩帮工程,而综掘一队则回归原计划推进循环巷道施工。缓坡斜井十二层车场喷浆、九层辅运上山巷扩帮等工程亦由各队交替攻坚,协调配合有条不紊。
  综掘一队接手十二层轨道延伸扩巷任务时,深知这条未来的主运输大巷是矿井“门面”。该队从各班组抽调截割快、技术硬的司机充实扩帮班组,从检修班抽派3人专门在早班补打超前锚索,为施工顺利推进筑牢根基。“谁家停掘齐支援,遇到难题共攻坚”,成了三支综掘队伍的默契,让井下各条巷道化作协同作战的“交响乐厅”。

  智能革新破瓶颈

  “从日均掘进2米到单班完成6米,新设备的门道,是职工带头‘啃’出来的。”综掘二队技术员尚建刚提起1208回风顺槽掘进施工的变化,眼里满是自豪。
  该公司刚投入掘锚机加锚网索支护设备工艺时,因操作生疏,掘进效率难以实现突破。为此,队里派技术骨干到兄弟单位“取经”,带回操作手册和现场视频,在井下搭起“实操课堂”。老司机手把手教截割角度控制,技术员对照参数讲液压系统协调,检修工演示设备保养要点。从“看着设备犯怵”到“指尖玩转操纵杆”,仅一个月时间,大家伙儿便摸透了新设备的“脾气”,让截割头像手术刀般精准作业,单班掘进效率提升200%。
  1007上运顺槽的无煤柱开采试验,更是科技破题的典型。不留煤柱当支撑,意味着巷道要直面更大压力,传统支护经验完全失效。该公司成立专项攻关组,联合高校研发岩层注胶加固技术,将特制胶体注入顶板岩层,让松散煤岩凝结成“整体骨架”;同时在煤帮和棚头设卸压孔,像给巷道装了“减压阀”,精准释放积聚压力。配合密集的矿压观测点实时监测变化,为支护设计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综掘二队队长刘占成指着操作屏上的矿压曲线说,这些跳动的数字,就是巷道的“脉搏”,让我们能提前预判风险、调整支护,效率自然提得上来。
  智能掘锚一体机的应用,让掘进作业“脱胎换骨”——截割参数实时显示、故障自动预警、支护同步完成,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设备转换时间,单循环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安全基石筑高楼

  “每根锚杆必须达标预紧力,严格按中腰线掘进,确保巷道‘不偏航’。”清晨6时的综掘一队班前会上,技术员于春磊的话语掷地有声。这样的场景,是该公司各采掘单位的“开工必修课”,保证“全流程标准化”作业体系落地,确保安全高效掘进。
  高效掘进的前提是“安全零容忍”。针对巷道掘进这一高风险作业,该公司制定一系列“硬核”防控措施并严格落地执行:掘进开工前必须清理伞檐、活石,综掘机后及开掘点外10米设警戒线;割煤后立即架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开口前全面检查顶板、瓦斯有无异常,确保通风、防尘、监测监控系统同步到位;设备岗位工提前试运转机电设备,保证“开机即安全”。
  瓦斯防控是“重中之重”。该公司构建了“实时监测、分级处置、规范排放”的瓦斯防控体系。掘进面安装的瓦斯传感器每10秒上传一次数据,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超标即声光报警;按浓度划三级处置标准,轻度超标现场处置,中度超标停产撤人,重度超标启动应急响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智能化系统精准控制风量,确保全程可控。
  安全是1,其他都是0。
  正是这套贯穿“开工前学习规程、施工中按标准作业、完工后验收复盘”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让4671.5米的掘进进尺纪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精益管理、创新驱动、安全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是用实干与实绩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持续注入的强劲动力。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