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从干中来
2025年07月24日
字数:3014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李小红 方永亮
盛夏七月,陇原大地热浪翻滚。
行走在甘肃公司各生产现场,风机阵列随风飞旋,光伏板铺展成蓝色海洋,全员齐心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保目标……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攻坚克难的激情与活力。
截至6月底,甘肃公司年累计发电量达8.91亿千瓦时,完成全年发电计划的50.03%;利润总额目标成功过半,完成年度任务的50.57%。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凝聚着甘肃公司干部职工不甘于人后,以“问题”为“课题”,刀刃向内主动求变的努力,也折射出公司致力纾难解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破局:问题导向找症结
区域电力供需矛盾加剧、新能源接网困难、量价持续下行……重重困难和挑战,让甘肃公司今年生产经营陷入更加困难的局面,一季度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工作较往年明显滞后。
面对困局,甘肃公司没有坐等“春天”,而是主动出击,以系列非常之举纾难解困、破局突围。
公司领导班子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形势、研讨对策、谋划发展,先后出台提质增效方案、保目标行动方案、攻坚克难机制、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行动方案、对标管理办法等,“一站一策”“一项一案”细化措施,锚定“增收入、控损耗、降成本、保投产”四大主线,细化形成27项重点任务和56条具体“保目标”举措,全流程分析降本增效制约点,盯紧生产组织和精益管理等重点环节,精准施策,提升质效,发动全员度危求进、逆势突围。
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敢于向高处攀、朝难点攻、往实处干,从利润总额、发电量摸高目标、运营效能、重大项目等13个方面列出“攻坚克难”任务清单,挂图作战、靶向发力,保全年目标任务。
出台对标管理办法,围绕“量、本、利”开展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对标工作,持续优化改进。同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制定迎峰度夏保供目标和针对性措施,滚动制订月度发电计划,通过“日对标、周分析、月总结”闭环管理模式,实时跟踪指标完成情况。
发挥营销市场分析和生产高效执行的优势,最大化利用储能“低充高放”的特性,减少弃电并提升获利能力,实现生产与营销无缝衔接,精准提升发电效率。同时,加快推进已开工且纳入年度投产计划的项目,严控关键节点进度,确保按期实现投产发电目标。
在系列得力措施推动下,甘肃公司于困局中实现逆势突围: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关键难题有效破解,管理机制持续完善,生产经营呈现逐月向好态势。截至当前,公司捷报频传: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宣华60MW/24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成功转商;民勤风电、凉州光伏、金塔分布式项目相继并网;永靖灾后重建项目提前38天顺利归调,累计贡献电量6058万千瓦时。
同时,公司在发电效能与市场拓展方面表现亮眼。风电、光伏累计利用小时数分别高出全省平均148小时和88小时;区域市场占有率风电达120.7%,光伏达135.97%,保持强劲竞争优势;成功签约绿证超20万张,且成交单价高于市场均价5倍以上,彰显卓越市场溢价能力。
变革:刀刃向内强管理
“考核表上的每一分都应折射管理效能。”面对整体结算电价同比下滑、量价双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公司上下牢固树立“有解思维”,迎难而上,苦练协同作战的内功、降低成本的内功、精细化管理的内功,多管齐下打出了一套提质增效的“组合拳”。
公司出台了包括70项主要任务、143项改革举措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聚焦区域战略、精益管理、企业治理、科创赋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难点焦点堵点,明确改革事项、任务措施、时间节点、责任部门,以滚石上山的决心和勇气抓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优化完善“一企一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将精益管理要求全面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强化考核的差异化、精准化导向。
在此基础上,“精准、精简”设置考核指标,同步修定专项激励管理办法,针对重点难点任务设立“攻坚克难”专项激励。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双向驱动,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对当前多重挑战,是必须直面的一场“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干部职工的应变能力、抗压意志,更考验大家的勇气、智慧和责任担当。
在戈壁荒漠与群山峻岭之间,甘肃公司各场站职工奋战于风沙酷暑之中,他们时刻紧盯设备运行状态,加密升压站、线路及箱变巡检频次,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所属新能源公司建立“基础目标”与“奋斗目标”双线推进机制,通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保障措施、优化协同机制、严格过程管控四措并举,构建起“日对标找差距、周分析定措施、月总结促提升”的闭环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年度发电任务科学分解至各场站月度计划,并进一步细化到日、责任到岗,确保目标有序推进。同步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实时跟踪发电进度,对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全力保障发电目标务期必成。
随着甘肃公司度危求进、高质高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过紧日子”与“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行动共识。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宣贯强调,对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从技改提升、费用管控、经营组织和人力资源优化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降本增效向提质创效深化。
突围:多点赋能提质效
驻足远眺,在永靖连绵的群山间,一块块光伏板为荒山披上了一层金色铠甲。5月22日,永靖光伏电站震后重建项目实现全容量恢复并网,较原计划提前38天,截至6月底,累计多发电量330万千瓦时。
甘肃公司统筹推进存量提质与增量做优,以新能源项目并网转商运为突破口,通过专班攻坚、政企联动、全程跟踪三措并举,构建起“日调度追踪节点、周会商破解堵点、月晾晒对标进度”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链条,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管理闭环,动态掌控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
针对重点项目制定“一项目一策”专项服务方案,提供并网材料清单梳理、电网协调对接等全流程保障支持,破解项目并网时序难题。今年上半年,民勤风电、金塔分布式光伏、凉州光伏、民勤共享储能等新增投产项目累计增效电量5351万千瓦时,为完成年度发电量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获甘肃省水利厅批复、110千伏启备电源线路工程涉及明长城遗址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取水许可证成功获批、巴丹吉林沙漠新能源基地4×1000兆瓦煤电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推进……甘肃公司正以大基地项目为引领,着力扩规模、提质量、强信心,有效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迎峰度夏关键期,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在7月份甘肃送上海的省间绿色电力集中竞价中,甘肃公司所属场站以200.54元/兆瓦时的价格成交绿电1078.4万千瓦时,实现绿色环境溢价100.54元/兆瓦时,直接增收216万元。
公司深入研究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市场交易政策、调度规则和现货价格走势,坚持“一企一策”精准优化交易策略,差异化对接中长期与现货交易,以“绿电”交易为突破口,优化配置中长期合约量、价结构,实现电能效益最大化。
针对“战略协同不够、资源力量分散”问题,甘肃公司率先研究制定“一省区一营销”实施方案,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区域营销管理体系。成立电力运营中心,牵头整合甘肃公司与龙源、国华等驻甘单位的营销资源,推行区域营销队伍集中办公与交易策略统一制定模式,同步建立“日分析、周复盘、月评价”区域营销管理机制,有效应对量价齐跌的严峻市场形势。
深化绿电交易与区域协同联动,抓住6至8月份庆东直流通道的安排机会,拓展省内外中长期交易市场,储备优质用户资源,择机开展绿电交易,持续提升绿电交易量及环境价值收益。
与时间赛跑,用奋斗发声。如今的甘肃公司正以不甘落后的志气、实干攻坚的锐气,朝着“扩大规模、提升管理、改进形象”的既定目标加速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