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登顶“国内最大”
2025年07月22日
字数:2776
版次:02
本报特约记者 陆烨
从曾经的荒滩野涂,到如今9台火电机组巍然屹立;从实现国内首家煤机与风电、光伏耦合示范应用,到即将以7340兆瓦装机跻身国内最大火电厂之列……浙江公司北仑电厂36年的精彩蝶变,折射出我国煤电企业发展的清晰脉络,它不仅是承载着工业记忆的文化遗产,更是见证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扛起能源保供担当
历史从哪里开始,发展就从哪里启程;未来向哪里行进,改革就向哪里延伸。
1984年,北仑电厂选址尘埃落定,项目被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同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仑电厂成为我国首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火电厂。从利用国外资金加速电力建设,到依托进口设备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再到对标世界一流培养专业电力人才,其前行的每一步都镌刻着示范意义。
“扛起能源保供担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的使命责任。”北仑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丁连生道出了这份坚守的初心。
当打桩机的轰鸣唤醒沉寂千年的滩涂,成千上万的电力建设者齐聚东海岸,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全球采购、中国拼装”模式带来的重重困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这片土地上建设现代化大型电厂。
1991年10月和1994年11月,随着北仑电厂一期2台600兆瓦亚临界机组相继投产,浙江电网迈入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的新阶段。2000年,二期3台600兆瓦亚临界机组全面建成,电厂首次成为国内最大火电厂。在浙江电力最紧缺的年代,全省每5盏灯光中,就有1盏由北仑电厂点亮。2009年,三期工程建成投产,新增2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让北仑电厂再次摘得国内最大火电厂桂冠。2022年,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获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批复,扩建2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目前9号机组即将进入调试阶段,待8号、9号机组全面投产后,全厂年发电能力将超400亿千瓦时,以7340兆瓦的总装机容量,第三次成为国内最大火电厂。
“在创建世界一流电厂的征程上,我们始终聚焦向‘强而优’转型、向绿色低碳转型、向市场化转型。”丁连生的话语中透着自信与坚定。自建厂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厂累计完成发电量6700亿千瓦时,持续保持较好盈利能力;累计投入超60亿元推动清洁降碳改造,成为浙江省首家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提效
走进4台1000兆瓦机组的集中控制室,一整排显示屏上跃动着生产运营实时数据。除9号机组外,6、7、8号机组均保持高负荷运行状态。显示屏上,8号机组供电煤耗为258.2克/千瓦时,相比6号、7号机组下降近30克/千瓦时;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为0.6、5、16毫克/立方米,不仅远优于国家规定的5、35、50毫克/立方米标准限值,而且比另外2台百万机组降低约50%。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出台《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煤电企业从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方面,建立健全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我们投入超亿元,对该机型实施10余项技术创新,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低碳高效灵活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新一代煤电实现全方位提质升级。”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孙城介绍道。
思路决定方向,行动决定结果。从管理层到参建单位,数千名基建工作者锚定一流目标,挂图作战、星夜兼程推进项目建设。
“此次我们采用的新一代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成本和能耗大幅降低,治理效果显著提升。”环保项目负责人韦性晟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说道。项目前期,北仑电厂联合龙源环保公司技术团队,在无湿除工艺的条件下,成功研究出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低于2毫克/立方米和10毫克/立方米的技术方案。试运期间,8号机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最低值仅为0.4毫克/立方米,领先同类型机组,为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出可复制的有效路径。
高效调节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核心目标。北仑电厂深入研究供电煤耗、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深度调峰最小出力、负荷变化速率等关键指标要求,通过技术创新精准匹配电网发展新趋势。“8号机组可在15%至100%额定负荷范围实现灵活调节,且升降负荷速率峰值可达每分钟2.5%额定负荷。”运行调试组负责人严仕军满脸自豪。
依托多能互补和储能耦合等技术,北仑电厂2台6.25兆瓦风电与47.57兆瓦光伏项目已全部接入电网,实现绿电100%消纳,厂用电率降低0.2%。基于国产BIM、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工业5G网络等先进技术,建成智能发电与智慧管控双平台,全面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故障智能诊断、风险自动预警与优化控制。
“我们正在加快推进AI视频分析、黑灯车间、智慧燃料等项目,让每一克煤都释放最大效益。”孙城补充道。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从单台机组到9台机组,再到火风光储多元联动;从亚临界技术到超超临界一次再热,再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随着机组的迭代升级,北仑电厂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思想文化底蕴,赋予了北电人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供货难是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长期扎根施工现场的孙城,脸颊被晒得黝黑发亮。2024年下半年,全国多个基建项目进入施工高潮,设备制造与运输愈发紧张。北仑电厂与东方锅炉公司开展党委共建,以党建引领激活协同“主引擎”,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同心协力打造精品工程。
北仑电厂工程管理党支部和东方锅炉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党总支联合成立“提质效、创精品、树品牌”党员攻关队,从原材料供应、部件制造到发货运输,双方党员技术骨干以“快节奏、满负荷、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对锅炉部件实施全过程精细化把控。
P92材料是锅炉设备主要材料,由于钢厂产能限制,导致原材料陷入紧缺困境。党员联合攻关队成员杨晓伟主动请缨,长期蹲守东方锅炉公司生产基地,在设备轰鸣、焊花飞溅的生产车间里,他手持图纸资料细致核查采购材料入厂验收程序、水冷壁管生产工艺流程等,与对方技术人员反复研讨工序优化方案。经多方协调统筹,创新实施“材料入厂边生产边检验、生产后的设备见证免入库装车直运”模式,实现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党员骨干牵头实施专项生产计划,24小时轮班值守,以“东方速度”实现产品保质保量按期交付。
从西南大地到东海之滨,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攻坚一线高高飘扬。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8号锅炉一次高再出口集箱部件提前15天到货,高温过热器集箱部件提前12天到货,二次高再出口集箱5批次部件提前7天到货,为机组如期投运筑牢了坚实根基。
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22年入职的党员李犇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师父陈志扬联手攻关,将电厂灰渣与基坑开挖弃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添加新型高分子土壤固化剂,将其转化成高强性能的固化土。在工程建设期间,他们累计使用固化土超8万立方米,节约成本超400万元,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屹立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崛起于浙江省宁波市300里黄金海岸线,如今的北仑电厂正在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和千万吨级供热基地,这艘满载希望和梦想的“北电巨轮”,必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续写煤电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